证严(尼)
民国七十八年十月廿八日,李登辉先生对法师济世的精神,非常敬佩,特于总统府颁赠“慈悲济世”的匾额,以表彰法师“深悲大愿,慈济为怀;以孱弱之身,申医疗教育之志业,宏济世救人之精神。”然而法师在致辞时,只谦冲的表示:“慈济功德会的成果,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委员、会员的努力、爱心,及全国同胞支持所汇聚的力量,人人以众生的苦为苦,为普天下众生拔苦与乐。”
八十年七月十六日享有“亚洲诺贝尔奖”之誉的菲律宾麦格塞塞基金会,宣布法师获颁一九九一年的麦格塞塞“居住小区领袖奖”,获奖的原因是“唤起现代台湾民众对古代佛教慈悲为怀教义的重视。”
法师向麦格塞塞基金会致感恩与谢忱的信函中仍谦冲地表示:“天下事不是一人做的,而是大家一起共同成就的;天下事不是一时做的,而是一人接一人,一代接一代,相继完成的。如果说佛教慈济功德会廿七年有成,那是所有佛教徒、慈济委员、会员与社会爱心人士胼手胝足,共同创造出来的,如果说本会今后犹能持续发展,屹立不摇,那是所有慈济人『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代代相接,薪火相传,有以致之的。所以,奖励虽然集证严一身,但实质的荣耀应归于所有的慈济人。”
慈济能有今天的成就,众生的护持,固然功不可没;但法师的心力精神可谓投注最多,实际上法师做的时候,心理是挣扎的。
“有时候静下来想想:我一无所有,任何力量,任何金钱我都没有,却要做如此艰钜重大的事业,靠的就是社会大众的力量。我生性好静,过去是如此,现在还是。因为做这个事业却常常需要与社会人士接触,真正支持我的只是一份使命感。”
实践法华精神为依归──
高信疆先生在“静思语”编辑缘起中言:“慈济功德会成立时,法师是布衣芒鞋,和敬宽柔;慈济医院成立时,法师还是布衣芒鞋,和敬宽柔;慈济护专创校开学了,法师依旧是布衣芒鞋,和敬宽柔。”面对外界的赞与奖励,法师仍然是布衣芒鞋、和敬宽柔,不因奖励的有无,而在任务、心力上有增减。
这份恒常如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实践精神,令人忍不 住想探讨这分支持的力量究竟来自何处?而法师平日研读的又是什么样的书籍或经典。
法师云:“有人问我平常念的是什么经。其实佛陀诵经不是要我们在口头上念,而是要我们把经铺在地面上当路走──行经。因 为经者道也,道者路也,佛陀的话语即是在指点迷津。人生道路一步都不能错,所以念经不如行经。至于我平日常诵持的经典,就是法华经和阿含经。阿含经是佛陀日常跟弟子讲话的语录,随机指点,很生活化也很平易近人。法华经讲的是菩萨道的精神,要学做菩萨,就不能耽于声闻,光听而不行;也不要当个阿罗汉,只修持自己;要同时救渡众生,这是法华经的菁华。”
佛经的开头恒常是“如是我闻”,聆听证严法师的话语,又何尝不是如此;艰深的浅易了,奥秘的近人了。生命在嘈嚷人间,一下子变得很踏实,很有希望。
一生为佛教为众生──
法师常说:“经只是佛陀在二千多年前与弟子讲话的笔记,本身很日常生活化,也没什么变化神通,不过在传中国的过程中,经法显、玄奘等人的翻译,才使得平常很浅的教义变得很深,一般人不懂,就觉得很奥秘,反倒生出一大堆怪力乱神的事情。其实人与佛之间,真是很接近的。”
“不要把人与菩萨中间划一道鸿沟,要把菩萨人格化,把凡夫的 人格往上提升,人与菩萨合起来,就是菩萨人间化,人间菩萨化。”
慈济荣誉董事何国庆曾无限感慨地说:如果台湾的二千万人口都能菩萨化,净土也就不用西求了。
法师又言:“其实每个人都是白纸上的一篇文章,大宇宙中无论 走到那个角落,只要肯去面对,处处都是可以学的地方。”
对烦扰熙攘的台北而言,花莲是一块净土,是娑婆中的琉璃世界,那儿有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地藏王菩萨云:“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印顺长老对证严法师说:“你要为佛教为众生啊!”
人生生命是短暂的,但时空是天长地久的;几千年来人事的变动频仍,但人间的需要却从不断。慈济的事业是应苦难众生而设。证严法师一念悲悯,以慈悲喜舍、教富济贫直接援引众生,她的出世是比一般人更入世的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