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恩寺>> 国恩寺>> 朝圣向导>> 藏经阁>>正文内容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2009年03月11日
点击数:    【字体: 】  
 
共34页 您在第9页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4550个字符

 积功累德第八

  【积功累德第八】

 经:【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1)已。住真实慧(2),勇猛精进。一向专志(3)庄严妙土(4)。所修佛国,开廓(5)广大。超胜独妙(6),建立常然(7),无衰无变。】

 《解》佛对阿难说: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来前,及在法会里天人大众之中,发了以上的弘深誓愿。于是安住在真实智慧之中。勇猛无所畏惧,精进修持,一心一意庄严净妙的国土。这个所修成的佛国(极乐世界),开通无碍,广大无边,殊胜超过诸佛国土,五乘人往生平等成佛,尤为独妙。且建立常然,永恒不变,一切万物都是不变不坏。

  《注》

  (1)(弘誓愿)在此指‘四十八愿’。

  (2)(真实慧)与真如实相相应的智慧。

  (3)(一向专志)心志专一,一往直前。

  (4)(妙土)精美绝伦的修学生活环境,在此指极乐世界。

  (5)(开廓)空旷开阔广大无际的意思。

  (6)(超胜独妙)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齐入报土,称‘超胜’;只有极乐世界五乘大众往生不退平等成佛,所以称‘独妙’。

  (7)(常然)是永远不会衰退改变,自然永恒。

 经:【于无量劫,积植德行(1)。不起贪嗔痴欲诸想(2)。不著色声香味触法(3)。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行寂静行(4)远离虚妄(5)。依真谛门(6),植众德本。】

 《解》从这段经文起,到(清净无染〉,都是说明法藏比丘在因地时的修行。原来他在无量劫前就已经积植德行了。这个德行就是心中不起贪、嗔、痴三毒的念头,对外自然也不会贪著色、声、香、味、触、法。一心所仰慕、所爱好的,只是过去诸佛所修的种种善根。所以他在自行化他时,内不起心动念,外不为境缘迷惑,行寂静之行。远离一切虚妄,依于事理真相相应的真实方法门径,培植一切德行的根本。

  《注》

  (1)(积植德行)‘积植’是积累培植,‘德行’是指身口意三业清净的行持。

  (2)(贪嗔痴欲诸想)‘贪’非分的希求。‘嗔’是对违逆自己心意的人事环境起怨恨不平的心理。‘痴’是愚痴,指不明事理真相。‘欲’指种种欲望。

  (3)(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不著’是不执著。‘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我们六根所接触到的外面境界叫六尘。眼所见的叫色尘,耳所听的叫声尘,鼻所闻的名香尘,舌所尝的叫味尘,身所感觉到的是触尘,意所分别的是法尘。因为这些外境能污染清净心,所以比喻为‘尘’。

  (4)(寂静行)是认真积极的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心里不起妄想分别;外不著六尘境界,内不起心动念的心行叫寂静行。

  (5)(虚妄)指虚假不实。

  (6)(真谛门)指修行成佛真实的方法门径。‘谛’是‘真实’的意思。

 经:【不计众苦。少欲知足(1)。专求白法(2),惠利群生。志愿无倦(3),忍力成就(4)。】

 《解》法藏比丘不计较种种苦恼,他能少欲知足,一心专求善法,惠利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所发的大誓愿,永远没有厌倦,坚决刚毅,所以成就他的忍力。

  《注》

  (1)(少欲知足)‘少欲’是不多求,‘知足’是虽少也满足。

  (2)(白法)是指善法。古印度人用黑白代表善恶。

  (3)(无倦)没有疲厌。

  (4)(忍力成就)‘忍力’是六度中忍辱的力用,就是对于物质环境、人事环境以及修学上所遇到的顺逆境都能忍受,忍辱功夫圆满,称为忍力成就。

 经:【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1),劝谕策进(2)。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3)之心。】

 《解》于一切众生,心中常怀慈悲忍让的心,对待别人总是和颜悦色。用真诚、关怀、爱护的语言来劝勉策进,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又能恭敬尊重奉事师长,依教奉行,完全没有阳奉阴违的心。

  《注》

  (1)(和颜爱语)‘和颜’是温和的容颜。‘爱语’是以真诚关心、爱护的话,叫爱语。

  (2)(劝谕策进)‘劝’劝勉。‘谕’是晓谕。‘策进’是策励促进。

  (3)(谄曲)‘谄’是谄媚巴结,‘曲’是歪曲事实。

 经:【庄严众行(1),轨范(2)具足。观法如化(3),三昧常寂(4)。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解》法藏比丘的生活行为与福德智慧相应(圆满具足福德智慧),以此为庄严。他的言行都可以作十法界一切众生的模范,‘庄严众行,轨范具足’,都是以‘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得来的。因为观察得知诸法如幻如化,才能永断妄想、分别、执著,得到正常寂静的享受。具体落实在生活上,自然就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人的过失;善护身业,不犯戒律威仪;善护意业,不起妄想分别,内心清净无染。

  《注》

  (1)(众行)指六度万行等一切生活行为。

  (2)(轨范)轨则、模范的意思。

  (3)(观法如化)用智慧来观察世间一切万事万物,犹如梦幻泡影一样的不真实,变化不停并不是真实存在。

  (4)(三昧常寂)‘三昧’指正常的享受。‘常寂’是恒常清净至极处称为寂静。这是说平常生活享受,身心永远保持最极清净。

 经:【所有国城(1),聚落(2),眷属,珍宝,都无所著。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3),住于无上真正之道(4)。】

 《解》法藏比丘于所有的大都市、小村庄,以及家亲眷属和世间珍宝,他都无所执著。这一切他都经常拿来布施。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种菩萨生活修学的行为,来教导度化无量的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够往生安住在西方极乐世界。

  《注》

  (1)(国城)国都、大都市。

  (2)(聚落)指小村庄。

  (3)(教化安立众生)‘教’教导,是把生活修学的方法,传授教导给社会大众。‘化’谓教学成绩,帮助众生化恶为善,转凡成圣。‘安立’建立,指建立菩提心。

  (4)(住于无上真正之道)是安住于究竟圆满的成佛之道上。

 经:【由成如是诸善根(1)故,所生之处,无量宝藏(2),自然发应(3)。或为长者居士(4),豪姓尊贵(5)。或为刹利国王(6),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解》法藏比丘由于成就了如上所说诸善根,他所得的果报,是所生之处有无量的福德智慧宝藏,自然开发显现。感得生生尊贵,德高望重,财富充足。或者是国王大臣、转轮圣帝,或做六欲天王,乃至大梵天王。

  《注》

  (1)(由成如是诸善根)‘由成’是由于成就;‘如是诸善根’指积功累德的种种善根。

  (2)(宝藏)‘藏’是含藏的意思。‘宝藏’是指福德智慧宝库。

  (3)(发应)是开发显现。就是说无量积集功德妙宝宝库感应显现,自然开发。

  (4)(长者)指年长德高及有财富的人。(居士)谓在家学佛修行者。

  (5)(豪姓尊贵)是豪门贵族。

  (6)(刹利国王)‘刹利’又称‘刹帝利’,是王族之通称。‘国王’一国之主。

 经:【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解》能于诸佛的处所,他永不间断的尊重供养诸佛。如上所说的功德是无量无边,说也说不尽。

 经:【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1),优钵罗华(2),其香普熏无量世界。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3),八十种好(4),悉皆具足。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5)。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

 《解》法藏比丘身口常常散发出无量妙香,就如同栴檀和优钵罗华的香气一样。他的香气能普熏无量世界。不论他在什么地方出生作佛,他的色相端正庄严,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果报。
  他的双手万能,常创造出无尽的庄严器具。所造之物都是人们所需的,而且是最喜好的。他的种种才艺能利益一切众生,为大众、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造福。

  《注》

  (1)(栴檀)古印度名贵的香木。

  (2)(优钵罗华)是梵语,译成中文为‘青色莲花’。

  (3)(三十二相)见前第六品,第四(三十二相愿)注。

  (4)(八十种好)又名‘八十随形好’,见《教乘法数》:

 1、无见顶相 2、鼻高孔不现 3、眉如初月 4、耳轮辐相埵成 5、身坚实如那罗延 6、骨际如钩锁 7、身一时回如象王 8、行时足去地四寸印文现 9、爪如赤铜色 10、膝骨坚著圆好 11、身清洁 12、身柔软 13、身不曲 14、指长纤圆 15、指文藏覆 16、脉深不现 17、踝不现 18、身润泽 19、身自持不逶迤 20、身满足 21、容仪备足 22、容仪满足 23、住处安无能动者 24、威振一切 25、一切乐观 26、面不长大 27、正容白不挠色 28、面具满足 29、唇如频婆果 30、言音深远 31、脐深圆好 32、毛右旋 33、手足满 34、手足如意 35、手文明直 36、手文长 37、手文不断 38、一切恶心众生见者和悦 39、面广姝好 40、面净如满月 41、随众生意和悦与语 42、毛孔出香气 43、口出无上香 44、威仪如师子 45、进止如象王 46、行法如鹅玉 47、头如摩陀那果 48、一切声分具足 49、四牙白利 50、舌色赤 51、舌薄广 52、毛红色 53、毛软净 54、广长眼 55、孔门相具 56、手足赤白如莲华色 57、脐不出 58、腹不现 59、细腹 60、身不倾动 61、身持重 62、其身大 63、身长 64、手足软滑 65、四边光各一丈 66、光照身而行 67、等视众生 68、不轻众生 69、随众生音声不增不减 70、说法不著 71、随众生语言说法 72、发音报众声 73、次第有因缘说法 74、一切众生不能尽观相 75、观无厌足 76、发长好 77、发不乱 78、发旋好 79、发色青珠 80、手足有德相。

  (5)(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这两句引申的含意,指法藏比丘多才多艺,双手万能,能服务广大的群生。

 经:【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解》因为法藏比丘以上面种种积功累德的因缘,能感化无量无数的众生,都发成佛的心。

  (按)这品经文是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大愿后的具体成效。经过无量劫的积植功行,累积万德,其依正二报具足殊胜庄严,一切众生由此感发无上成佛的心。

共34页 您在第9页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4550个字符
上一篇:《六祖坛经》[ 03-11 ]
下一篇:《大智度论》[ 03-11 ]
热点图文
近期更新
寺内图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