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恩寺>> 国恩寺>> 朝圣向导>> 藏经阁>>正文内容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2009年03月11日
点击数:    【字体: 】  
 
共34页 您在第5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6582个字符

 法藏因地第四

【法藏因地(1)第四】

 《解》这一品是说明法藏比丘在因地中发心修学的状况。

  《注》

  (1)(法藏)‘法’是世间、出世间一切万法。‘藏’含藏。自性中含藏一切万法,故称为法藏。这是阿弥陀佛成佛以前的法名。(因地)从凡夫地初发心修学,到圆满成佛以前,这一段修学期间都叫因地。

 经:【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1)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2)如来(3),应供(4),等正觉(5),明行足(6),善逝(7),世间解(8),无上士(9),调御丈夫(10),天人师(11),佛(12),世尊(13)。在世教授(14)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解》佛告诉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数劫以前,有一尊佛出现在世间,叫做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他在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二劫,常常为诸天以及世间人民讲经说法。

  《注》

  (1)(无央数)无量无尽的数量,是形容极长的时间。

  (2)(世间自在王)‘世间’就是人事环境和物质环境。能在这两种环境中都得到圆满自在,所以称为世间自在王。

  (3)(如来)今佛如同古佛再来,所以称为如来。(以下是佛的十种通号,表现一切诸佛都具足这十种无尽的德能。)

  (4)(应供)‘应’应当,‘供’供养。佛是世间德行、学问最圆满的人,应当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

  (5)(等正觉)平等、正确、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人。

  (6)(明行足)‘明’智慧,‘行’德行,‘足’具足。佛的智慧、德行都圆满具足,所以称为明行足。

  (7)(善逝)‘善’善巧。‘逝’远离妄想、烦恼、分别、执著。佛能善巧教化众生,而又不分别、不执著,所以称为善逝。

  (8)(世间解)佛对世间一切法的事理都能通达了解,所以称世间解。

  (9)(无上士)具有最圆满德行的知识分子。佛是具足圆满德行的知识分子。

  (10)(调御丈夫)‘调御’调伏制御。佛以大丈夫力,说种种法,能调御、制伏一切众生的烦恼,令得大涅槃。

  (11)(天人师)‘天’天界,‘人’人间。佛是天上、人间的模范老师,所以称天人师。

  (12)(佛)注见经题。

  (13)(世尊)具足上面十种智德,为世人所尊崇的,称为世尊,意思是世间所尊敬的导师(前十种德号是佛的别称,世尊是总称)。

  (14)(教授)教导、传授,也就是教化众生。

 经:【有大国主名世饶王(1),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2)。弃国捐王(3),行作沙门(4),号曰法藏。修菩萨道(5)。】

 《解》当时有一位国王,名叫世饶王。常去听佛讲经说法,听了以后生大欢喜,而且对佛所说的道理都能明白、理解。于是发起无上的菩提心,舍弃他的王位,跟随世间自在王佛出家修行,法名叫法藏。常常修学菩萨觉悟成佛的方法。

  《注》

  (1)(世饶王)‘世’世间,‘饶’是丰饶。‘世饶王’形容这位国王治理政绩达到民富国强,所以有世饶王的美誉。

  (2)(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寻发’随即发起。‘无上真正道意’就是无上的菩提心(要求成佛、普度众生的心)。

  (3)(弃国捐王)舍弃国家王位。‘弃’、‘捐’都是舍弃的意思。

  (4)(行作沙门)‘沙门’是古印度修行人的通称。含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意思。这里指出家修行的人。

  (5)(修菩萨道)菩萨所修学的一切法门,能令众生觉悟成佛的方法。

 经:【高才勇哲(1),与世超异(2)。信解明记(3),悉皆第一。又有殊胜行愿(4),及念慧力(5)。增上其心(6),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踰(7)者。】

 《解》法藏比丘的智慧、才能超过世间所有的人。信心、理解能力、记忆力(信、解、明、记)在同学当中都是第一。而且他有殊胜的行愿,具足念慧的力量,能增长他的信心、愿心、行心,使他坚固不退。这种精进修学没有人能超过他。

  《注》

  (1)(高才勇哲)‘高才’才德过人。‘勇’是大志大愿,有强烈的愿望帮助一切众生。‘哲’是对一切深广无际的道理都明白。这里赞叹法藏比丘高才勇哲、才德过人,他具有坚强的大志大愿帮助一切众生,并且对一切事理都通达明了。

  (2)(与世超异)超过世间所有的人,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3)(信解明记)‘信’,信佛所说的法,信自己有能力接受老师教导。‘解’对自己所信的佛法都能理解。‘明’明了,‘记’是不忘记(这是讲他的信心、理解能力和记忆力)。

  (4)(殊胜行愿)‘殊胜’特殊超胜。‘行’行为,‘愿’愿心。‘殊胜行愿’,指法藏比丘所发的超过一切诸佛菩萨们在因地时所发的大行大愿(指以后的四十八愿)。

  (5)(念慧力)五根、五力中的念力、慧力。(根是能生的意思,能出生一切佛法,所以称为根。五根是:1、信—深信不疑 2、进—精进不退 3、念—忆念不忘 4、定—一心专注 5、慧—智慧。)‘力’是所生的善法产生强而有力的作用,能断烦恼,所以称力。这五种是断烦恼、开智慧的基本条件。

  (6)(增上其心)‘增上’增长上进。‘其心’是他的信心、愿心、行心。

  (7)(踰)超越。

 经:【往诣(1)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2)赞佛,发广大愿。颂曰。】

 《解》法藏比丘回到老师—世间自在王佛的住处。见了老师,恭敬的顶礼长跪,向佛合掌,以偈颂来赞佛,并在佛前发了广大的心愿。偈颂的内容是:

  《注》

  (1)(往诣)到。

  (2)(伽他)印度语,中文叫‘孤起颂’。‘孤起’是与前后经文没有重复;‘颂’是赞颂,类似中国的诗歌。
经:
  【如来微妙色端严(1)   一切世间无有等
   光明无量照十方      日月火珠皆匿曜(2)】

 《解》如来微妙的身相端正庄严,一切世间没有任何人能与佛相等;如来的智慧光明无量,普照十方世界,日、月、火、珠的光明,在佛光之中都显得黯然失色,好比灯光在太阳光下一样。

  《注》

  (1)(色端严)身相端正庄严。‘色’是身相,‘端’端正,‘严’庄严。

  (2)(匿曜)光明隐而不显。‘匿’是隐藏,‘曜’光明。
经:
  【世尊能演一音声    有情各各随类(1)解
   又能现一妙色身    普使众生随类见】

 《解》世尊能以一种音声演妙法。每一类众生听起来都像是佛在说自己的语言,而且都能明白理解佛所说的道理。同时佛又能示现微妙的身相,一切众生见了都认为佛是自己的同类身相,且是自己最喜欢的身相。

  上两首是赞叹佛光明诸身相。下面七首是法藏比丘所发的大愿。

  《注》

  (1)(随类)随著各个不同种类众生的语言。
经:
  【愿我得佛清净声(1)    法音普及无边界
   宣扬戒定精进门(2)    通达甚深微妙法(3)】

 《解》法藏比丘发愿,希望自己能得到像佛一样的清净音声,让说法的音声能普遍传扬到无边的法界。宣扬三学六度大乘法门,目的是让一切众生都能通达明了深广无尽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注》

  (1)(清净声)没有过失,远离烦恼的声音。

  (2)(戒定精进门)‘戒定’指戒定慧三学。‘精进’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是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

  (3)(甚深微妙法)‘微妙法’通指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修学方法。
经:
  【智慧广大深如海    内心清净绝尘劳(1)
   超过无边恶趣门(2) 速到菩提究竟岸(3)
   无明贪嗔皆永无(4) 惑尽过亡(5)三昧力】

 《解》法藏比丘发愿要具足像佛一样广大无边的智慧,内心清净,断绝一切烦恼,超越九法界,迅速成就圆满究竟无上的佛果。永断无明、贪嗔,从此再不迷惑,再不起造一切过失的行为,这都是修学念佛三昧的效果。

  《注》

  (1)(绝尘劳)就是断灭一切烦恼。‘绝’是断绝,‘尘劳’比喻烦恼。

  (2)(无边恶趣门)‘无边’说明这里不单指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凡是烦恼没有断尽的都是恶趣。所以九法界(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都是恶趣,只有佛法界才是最善圆满果报。

  (3)(菩提究竟岸)指圆满成佛。

  (4)(无明贪嗔皆永无)意思是讲一切烦恼永远都断尽了。‘无明’不明白事实真相,就是痴。‘无明贪嗔’这就是说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

  (5)(惑尽过亡)‘惑’指一切无明烦恼,‘过’过失、罪业。‘惑尽过亡’一切无明烦恼、身语过失罪业都不会再造了。
经:
  【亦如过去无量佛    为彼群生大导师(1)
   能救一切诸世间(2) 生老病死众苦恼】

 《解》法藏比丘发愿,也要像过去无量诸佛一样,做九法界一切众生的大导师,修行成佛,才有能力救度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的苦恼。

  《注》

  (1)(为彼群生大导师)‘彼群生’指九法界一切众生。‘大导师’能引导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称为大导师。法藏比丘发大誓愿修行成佛,做一切众生的大导师。

  (2)(一切诸世间)亦指九法界一切众生。
经:
  【常行布施及戒忍    精进定慧六波罗(1)
   未度有情令得度(2) 已度之者使成佛】

 《解》法藏比丘发愿,要常常不间断的修学菩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大纲领。帮助尚在六道中生死轮回的众生,教导他们了脱生死。已经了脱生死超出轮回的众生,再帮助他们圆满成就佛道。

  《注》

  (1)(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这二句是讲菩萨修行的六个纲领。

  一、‘布施’有三种:

  1、财施—用财物帮助一切众生,果报是得财用无缺。

  2、法施—为一切众生传授佛法及世间法,果报是得聪明智慧。

  3、无畏施—帮助众生离开忧虑恐怖,果报是得健康长寿。

  二、‘戒’即持戒。归纳为三种:

  1、摄律仪戒—佛教导众生不应该做的事,如诸恶莫作。

  2、摄善法戒—佛教导众生一定要做的事,如众善奉行等。

  3、饶益有情戒—以利益一切众生为戒,如普度众生。

  ‘持戒’引申为守法。国家的法律、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必须尊重、遵守,这都是持戒的范围。

  三、‘忍’即忍辱。要忍的事很多,大体分三类:

  1、人为的加害。

  2、自然灾害。

  3、修行中的种种困难等都要忍耐。

  ‘辱’,中国人有‘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把辱看得比杀头还要严重。所以译经的法师特别在‘忍’字后面加了‘辱’,这是特别对中国人说的。

  四、‘精进’,精是纯而不杂,一门深入。进是前进不退,勇往直前。也有三类:

  1、披甲精进—有大志愿,不畏惧种种的难行之事。

  2、摄善精进—勤修善法而不厌倦。

  3、利乐精进—劝化众生,不疲不倦。

  另有四说:

  1、恶事还没发生,努力不让它生起。

  2、恶事已经发生,努力去消灭,不让它相续。

  3、善事没生起,努力使它生起。

  4、善事已经做了,必须让它继续不停地增长。

  五、‘禅定’,禅是印度话‘禅那’的简称,定是印度话‘三昧’的华语。外不著相为禅,内不动心为定。禅定就是一心专注不散乱,内心清净,对外境不起妄想执著。

  六、‘智慧’,印度话‘般若’的译名。般若有三种:

  1、文字般若—佛说的一切经典以及祖师大德的著述,能开启众生的智慧。

  2、观照般若—依照经中的义理方法,于自己日常生活中学习观照。

  3、实相般若—是说宇宙万法的本体,一切诸佛与众生自性中本具的智慧。

  (波罗)印度话‘波罗密多’的简称,中国话译为‘到彼岸’,是究竟圆满的意思。是说依照上面六大纲领修学,就能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

  (2)(得度)得到超脱六道轮回。
经:
  【假令供养恒沙圣(1)    不如坚勇(2)求正觉】

  《解》佛说假使有人供养像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佛、菩萨、罗汉;还不如自己坚决勇猛求成佛道。意思就是劝导我们一定要念佛求生净土,不退成佛。

  《注》

  (1)(恒沙圣)‘恒沙’指印度恒河中的细沙。世尊当年在世说法时多在恒河流域一带,所以常用恒河沙来比喻数量之多。‘圣’指佛、菩萨、罗汉。‘恒沙圣’是比喻像恒河沙那样多的圣人。

  (2)(坚勇)坚决勇猛。
经:
  【愿当安住三摩地    恒放光明照一切
   感得广大清净居(1) 殊胜庄严无等伦(2)】

 《解》法藏比丘愿自己常常安住在三摩地中,恒放光明摄受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用自己的修持大愿感应得到一个广大清净的佛国土,这个佛净土殊胜庄严,是一切诸佛净土都无法和他相比的。

  《注》

  (1)(感得广大清净居)如理如法的修行,就能由自性中感应显现成就广大清净的佛国土。就是现在的极乐世界。

  (2)(无等伦)‘伦’是同类。这是说在同类中殊胜无比。
经:
  【轮回诸趣众生类(1)    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2)    度尽无边苦众生】

 《解》法藏比丘发愿,要度脱六道轮回中的有情众生,使他们都能快速往生到他所成就广大清净的极乐世界,享受究竟的安乐。又常以大慈、大悲、大愿、大力帮助众生,誓愿度尽无量无边的六道苦难众生。

  《注》

  (1)(轮回诸趣众生类)‘轮回’指众生无始以来,辗转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样旋转不停。‘诸趣众生类’指六道中各类众生。

  (2)(拔有情)救拔有情众生。
经:
  【我行(1)决定坚固力    唯佛圣智能证知(2)
   纵使身止诸苦中       如是愿心永不退】

 《解》法藏比丘发愿说:我的愿行永远坚定不移,此事唯有佛的智慧才能为我作证明。即使我自身处在种种极苦大灾难中,如上所发的大愿,也永不会退转。

  这一品经文,说明法藏比丘出家并发大愿情形。下一品经文,是说明他依照自己的愿心,努力的精进修行。

  《注》

  (1)(我行)法藏的行愿。

  (2)(唯佛圣智能证知)‘佛’是指世间自在王佛。‘圣智’佛的大智慧,‘证知’是证明。

共34页 您在第5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6582个字符
上一篇:《六祖坛经》[ 03-11 ]
下一篇:《大智度论》[ 03-11 ]
热点图文
近期更新
寺内图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