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恩寺简介

2009年03月09日
点击数:    【字体: 】   查看评论

 

國恩寺,又名龍山寺,坐落於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六祖鎮的龍山腳下,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由六祖惠能大師開山創建,始建于唐弘道元年(683年)。

國恩寺寺內分別有寺前石牌坊,寺前山門、護法殿、放生池、珠亭、第一地牌坊、金剛殿、大雄寶殿、六祖殿;寺前後左右兩廂分別設有地藏殿、達摩殿、文殊普賢殿、大勢至殿、鐘樓、鼓樓、客堂、齋堂、禪堂、錄經堂等殿堂;寺左側有報恩塔、佛寶舍利遺址、佛寶舍利殿、六祖紀念堂、功德堂、圓通寶殿(觀音殿)、方丈室、六祖手植千年佛荔樹;寺右側有六祖父母墳、淨心亭、思鄉亭、銘泉閣、浴身亭;寺後有卓錫泉。國恩寺三大殿與山門牌坊仍保留著明代風格的建築形式以及裝飾工藝,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自唐代以來,國恩寺一直被佛教界視為嶺南第一聖域,素有“南宗福地,東粵名山”之譽 。2000年至2020年,國恩寺一直被廣東省評為文明寺廟 。2019年10月,國恩寺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結構

國恩寺座落在龍山山麓龍首之上,故名“龍山寺”,總建築面積10000多平方米  ,國恩寺主體建築依山而建,坐東向西,在2014年新建山門以及荷花池以前,寺廟主體建築集中于荷花池東側的龍山支脈高地之上,為集中設置的寺廟建築群。國恩寺整體為兩組建築,分南北兩部分,北組建築序列感強,建築較高,是寺廟的主要軸線;国恩寺建築佈局南組建築為合院式分佈,屬於寺廟的偏院。北組建築以國恩寺主體建築為主,分佈著國恩寺最核心的建築群,為兩進院落,自西向東看,中路主要流線上為第一地牌坊、天王殿、大雄寶殿和六祖殿;北側邊路為齋房、客堂、大勢至殿、文殊普賢殿、禪堂;南側邊路為齋堂、達摩殿、地藏殿、法堂。南組建築是附屬建築為主,其核心是國恩寺的制高點報恩塔,塔的北側便是寺廟主體的偏殿達摩殿;塔的西側是方丈室,方丈室再向南為一排倒座式的輔助用房;塔的南側是圓通寶殿;塔的東側是偏院的最後一進建築,自北向南並排分佈为舍利寶殿、六祖紀念堂和功德堂 。

特點

國恩寺是一座典型的中國禪宗寺院,由於其地處嶺南,與嶺南地區傳統建築緊密結合,为典型的嶺南禪宗寺院。其建築特色極具嶺南特色,從建築尺度、樣式到細處裝飾雕.國恩寺的建築特徵、雕塑都充滿了嶺南的傳統元素。尤其是「第一地」牌坊上的「龍虎匯」石灣陶塑,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比佛山祖廟之石灣陶塑還古二百多年,是嶺南陶塑不可多得的優秀歷史文物。國恩寺雖然是由六祖惠能故居改建而成,可是經過歷代朝代的不斷整飾修建擴建,使得國恩寺規模日趨宏偉,裝飾華麗。雖然主體大殿及禪房、亭閣建造時間前後不一,所處地形也為山麓,但是依然堅持了傳統的中軸對稱的佈局方式。而報恩塔卻沒有遵循傳統塔院形式,而位於大殿一側,這既是出於對地形的考慮,也正是唐唐代寺廟建筑佈局塔在大雄寶殿之前或左側的建築規範,真正體現了傳統寺廟建築風格和規格,是傳統寺廟建築佈局不可多得的規範制式和樣版。國恩寺因依山勢而建,大門向西,成"陰門",不符合傳統建築習慣,為扭正寺院三大殿大門朝西成“陰門”,而增建"第一地"牌坊,使門折向東南,成「陽門」,為「向陽門第」,由此可見國恩寺在建築上十分注重民族習慣和中華傳統文化。               

國恩寺的建造,因地制宜、依山傍水,背靠龍山背後的三個山峰俗稱“三寶鼎”,氣勢雄偉。龍山古樹參天,寺院殿堂雖雄偉亦掩隱于蔥蔥樹木之中,報恩塔猶如龍角高聳於山上,國恩寺歷史文物保存豐富。                                             

六祖手植荔枝樹

國恩寺的東北面有一棵一千三百多年的古荔,六祖惠能帶領門徒回故居時親手種植,雖歷經興衰,在文革期間遭人用火燒過,但至今仍茁壯成長,巍然挺拔,枝繁葉茂,高十數丈,盛夏結果。日本、韓國等佛教信徒來寺尋宗訪祖時,均視此樹為聖物,予以參拜,且稱此樹為“聖樹”,是“佛荔”。

卓錫泉

卓錫泉是六祖惠能回故居講經說法時所開鑿的,當時追隨六祖的門徒很多,用水不足,有些弟子與六祖商量,六祖就在寺後用錫杖擊地,令弟子於此處掘地而成泉。後人為了紀念六祖,故叫此泉為“卓錫泉”。卓錫泉不管年節是旱災、還是澇災、多用還是少用,其水位始終保持不變。據科學家測驗,泉水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

敕賜國恩寺

“敕賜國恩寺”是六祖惠能于寶林寺大開禪宗法門時,因其南宗禪的頓悟思山門(天王殿)想傳遍全國各地,感動了當時也信奉佛教的唐中宗和武則天。在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十五日,中宗下詔書奉請六祖進京弘揚頓悟禪法,後因六祖惠能年邁有病,而辭謝未去 [5]  。迄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 )賜名為“國恩寺” 。文革期間,為了使“匾額”免受破壞,曾鏟去敕封皇印,用泥巴把字封上。因而現在我們看到的“匾額”。                                        

文物遺存

佛寶舍利

2006年12月28日,國恩寺報恩塔地宮遺址發現舍利和珍貴文物。其佛寶舍利中包括隋唐時期的鎏金素面圈、足銅圓盒、鎏金提、梁水罐、鎏金銅棺、水晶球、"五銖"和"開元通寶"銅錢等。發現的七粒佛寶舍利,經廣東省“考古研究所”考古發掘確定為唐代文物,極有可能是六祖從五祖接法之“衣缽袈裟信物”中的“信物”即佛祖釋迦牟尼舍利 。國恩寺內在佛寶舍利殿內,專門增加了一處佛教文化珍寶展廳,內裡展出國恩收藏的各種歷史文物和珍寶藝術品。國恩寺中的三大殿,山門“第一地”牌坊,丹墀石版、月臺等都是有特色的古建築。三大殿與山門牌坊仍保留著明代風格的建築形式以及裝飾工藝,是寺內重點保護的文物,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國恩寺寺院內的文人墨寶、橫額楹聯,還有許多詩歌散文等都表現了中國佛教寺院的文人文化,是中國佛教寺院與文人緊密聯繫的典型代表。國恩寺現保留的大量明清建築文物極具特色和獨特風格。

1989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把國恩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2019年10月,國恩寺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联系方式:
址:广东省新兴国恩寺
堂:0766-2692758
真:0766 2691914    0766-2691866
E-mail[email protected]
 

 

收藏 打印文章
近期更新
热点图文
网友推荐
寺内图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