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恩寺>> 国恩寺>> 佛事动态>> 佛教新闻>>正文内容

从汶川到雅安 慈济的救援为何总是迅速有效

2013年04月26日
点击数:    【字体: 】  
 

从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到2013年4.20雅安地震,从余震不断危险万分的灾难前线到才逃脱死神惊魂未定的灾民安置点,慈济的救援队伍总是在第一时间抵达,慈济的救援物资总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灾民面前,他们为何总是如此神速,他们的效率为何总是如此之高,他们在灾难发生后是如何组织如何行动的,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和故事,在以下慈济这次雅安地震救援中的几个片段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一斑:

分秒必争! 抢救生还 与时间赛跑

慈济志工震后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地点:中国大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摄影:慈济基金会提供)

四川雅安地震后,慈济志工分别前往芦山县及邛崃市勘灾,了解灾况与灾民的需求。(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四川雅安地震后,当地慈济志工从4月21日开始兵分两路,分别前往芦山县及邛崃市勘灾,了解灾况与灾民的需求。

其中邛崃市高何镇靖口村,是这场地震中受损最严重的村庄,有三十多人受到轻伤,目前伤员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人员进行照顾,不过全村近七成的房子都有倒塌的状况,因此当地领导在村子设置九个安置点,而每个安置点都有医务室、警务室和足够的生活用品及常备药物,民众生活暂时无虞。

克服万难勘灾 发放毛毯暖身

4月21日,灾后第一天的晚上,慈济志工克服交通上的困难,来到成都的邛崃市靖口村进行勘灾,这里距离震央芦山边境只有五公里,因此全村有近七成的房屋都成危房,多数民众,目前都住在政府设置的帐棚区内。

受灾乡亲表示:“家里的房子都不敢住,余震这么多,不安全。再说当时地震时候,那么严重的摇晃,房子上的墙壁又有很多裂纹很吓人的,而且也有些地方都已经塌了。”

“盖被呀什么,都从家里搬出来!”受灾乡亲对慈济志工说。当地书记表示,由于山上天气寒冷,虽然来了部分物资,但还是不够,慈济志工担心住在帐棚区的乡亲,因为气温下降而受寒,因此也希望能为灾民发放毛毯来保暖身子。

慈济志工说:“环保毛毯非常轻、非常软也非常暖,可以当盖被也可以当垫被,如果有环保毛毯,乡亲们可以在现有的被子搭一层,这样就会特别温暖。”

强震摧毁返家路 爱心物资抵校园

图注:救援物资第一时间送到被困的学生手中。(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20日发生的大地震重创芦山县、天全县和宝兴县,数百位就读名山县第一中学的学生,无路回家,被困在学校。四川慈济志工获得消息,立刻前往了解,并紧急联系相关企业团体,21号晚间,大批捐赠物资即迅速抵达。来自慈济和社会的满满爱心,不只解决了学校师生燃眉之急,也安抚了惶恐不安的心,让他们找回重新振作起来的力量。

民间企业捐赠的爱心日常用品,慈济志工毫不马虎,引导着同学一样样打包装袋,准备22号校园发放。

四川慈济志工吴玉:“很多民间这些都非常有爱心,所以说他们也积极组织一些物资,透过我们慈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名山一中学生高佳雪:“虽然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灾难,但是这些感恩之心,让我们感觉到了很温暖的力量。”

惊世灾难震出人性光辉。夜深了没人喊累,此时此刻捧着外界的关怀,大家的内心重新点燃了希望。

连夜打包运送物资 以最快速度送到灾民手中

地震发生至今,慈济志工设法进入灾区,了解灾民乡亲需求,23号早上在邛崃高何镇进行,震灾以来第一次的大型发送物资,有九百五十户超过3500人受到帮助,每户人家,都能得到2条慈济毛毯以及生活包,有婴儿的家庭则都有领取到奶粉,受灾乡亲们除了感谢,更哽咽告诉志工他们不会忘记这分恩情。

连夜送到邛崃的物资,也连夜送到位于山区的高何镇,天一亮受灾乡亲立刻从慈济志工手中接到这分物资,年过七十的老奶奶知道这及时的温暖来自台湾。

受灾乡亲:“你们这么远来支持我们,我永远忘不了,我好高兴。”

山区入夜低温不到摄氏十度,每一户人家,可以领取到二条毛毯御寒还有生活包,由于现在村民一同共食,大米以及食用油则是放置在安置站,小婴儿要喝的奶粉志工也没忘记。

受灾乡亲:“水,奶粉,还有毛毯,还有我们日用品生活的,这不知以后,还能持续多久。”

这是慈济在灾区所进行的第一场大型发送物资,有950户超过3500人受惠,发放过程大家井然有序,还会主动协助物资打包和搬运,相较五年前汶川大地震,受灾乡亲这次更想要传达感激。

从勘灾物资募集到将物资到需要的乡亲手中,不到一个星期由四川慈济人独立承担,时间短促但不马虎,灾区的悲惨让他们也慢不下脚步。

慈济志工蒋晓蕾:“物资不是很多,但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关怀,我们的爱是无限的,希望这些物资这些关怀,这些爱能温暖在座每位乡亲,你们的心。”

从汶川到雅安 慈济赈灾为何总是如此迅速

雅安20号7级地震发生后,慈济志工21号就迅速抵达灾区援助。(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四川雅安在20号发生大规模7级地震,慈济志工21号就迅速抵达灾区援助。其实慈济的赈灾活动最早是从国内的台风发放开始,1991年,孟加拉发生水患,慈济首次到海外赈灾。多年下来在一次次的国际赈灾当中,慈济志工也归纳出一套作法和经验,对于受灾国家不但提供物资,更援建房屋、提供义诊,丰富的赈灾经验也吸引中国媒体,邀请慈济基金会到他们的节目中分享。

时隔不到五年,四川在2013年再度发生雅安大地震。当国际间有重大灾害发生,只要当地政府允许,慈济志工总在第一时间投入援助。

慈济基金会宗教处副主任王运敬:“因为我们目前在四川都有慈济的志工团队,所以他们在昨天(21日)都已经抵达灾区。”

从物资发放到灾后的重建关怀,慈济志工动员的力量不但迅速,也相当有秩序。

东南卫视主播叶青林:“这次因为大陆的民间,有很多关于民间的这些救援组织,怎么在大(地)震来的时候,进行有序的救难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节目,把台湾的经验能够传递给民间的,一些人士和志工。”

节目中提到在2008年的川震之后,曾涌入大量国际志工,不过许多志愿团体完成阶段性任务,就逐渐离去,而慈济志工却持续以接力方式陪伴灾民,五年来始终如一。

慈济基金会宗教处副主任王运敬:“不管是在台湾或者是在五年前的四川川震,乃至于南亚海啸的地震的时候,我们对于短期、中期跟长期安身、安心、安生活,乃至于安济,有包括安心就学的部分,都有非常完备的计画。”

透过节目,慈济传递的除了赈灾经验,更希望把这份大爱传达给更多社会大众。

热点图文
近期更新
寺内图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