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恩寺>> 国恩寺>> 佛事动态>> 佛教新闻>>正文内容

经济发展致泰国日趋世俗化 年轻人不再热衷出家

2012年12月29日
点击数:    【字体: 】  
 

泰国寺庙的佛像及供品(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012年12月24日报道,泰国是佛教王国,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个人消费主义的抬头,年轻人到寺庙出家修行的传统已渐渐式微,这30年来,泰国僧侣在该国人口中的比例减少了大半。

泰国政府从1980年开始记录全国僧侣人数,根据当年的统计,每1000人中就有11人是僧人;而现在每1000人当中,只有5人是和尚或沙弥。

泰国寺庙因没有和尚而关闭的例子虽然罕见,但许多地方确实存在“和尚荒”,甚至迫使泰国北部一些寺庙的住持越过边境,从“人满为患”的缅甸寺庙引进小和尚。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分析文章指出,泰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已使该国社会和佛教价值观面临挑战。泰国人日趋世俗化,对佛教的虔诚度也在减少。僧人在泰人心中的地位,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起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去,泰国僧人具有极高的道德权威,他们是文化教育传播者及导师、社区里重要的精神领袖;不过,如今在一些人眼中,当和尚是一份工作,如主持定期法会、葬礼、婚礼或为新居祈福。

泰国最高僧伽执行委员会助理秘书沙卡指出,佛教需要“新包装”,才能跟得上快速的生活步伐。

据悉,泰国人对佛教虔诚度消退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僧人的负面新闻增加,加上社交网络发达,和尚破戒在寺内开派对、酗酒、观看色情影片的种种行为,往往通过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开。此外,僧人挪用寺庙捐款的事也时有所闻。

热点图文
近期更新
寺内图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