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恩寺>> 国恩寺>> 佛事动态>> 佛教新闻>>正文内容

法鼓山举行“眼前当下皆自在”生活智慧讲座

2012年11月08日
点击数:    【字体: 】  
 

期以每月一场“心灵讲座”,为社会大众营造真心自在、广大吉祥的幸福人生。法鼓山人文社会基金会于2012年10月26日,在法鼓山德贵学院邀请法鼓山僧伽大学讲师常延法师,为信众带来“眼前当下皆自在”的生活智慧。常延法师表示,唯有相信因果,把握因缘,才能从逆境中解脱出来,从善因中得到自在。

常延法师演讲内容庄严幽默,全场妙语如珠,以深入浅出方式将佛法作了生动的诠释,令全场听众意犹未尽、法喜充满。

“知道不自在,才是自在的开始”,常延法师反向点出引发生命障碍的源起,带出会场百余位听众的专注力。常延法师分析说,当离开熟悉、顺心的情境,发觉处在不容易掌控、不符合己意的情况时,便有不自在的感受。而要做到“眼前当下皆自在”,最佳的学习典范,正是度一切苦厄的“观自在菩萨”。

因为造成身心不自在的来源,可以分为来自“自我身心”、“人际关系”与“物事交涉”所产生的三种不自在。实际上在面对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所造成的不自在,都是因为有一个“我”,而这个“我”即是在身心活动过程中,累积而来的自我感,也就是所谓的“主观意识”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执着”。

何谓主观意识呢?常延法师强调,我们常见的问题是“为了贯彻昨日的意志,而忽略当下的感受”,这种没有预留空间给因缘,正是造成不自在的“主观意识”;相反地,如果能够预留空间给因缘就是智慧。而从佛教的因果、因缘观来看,眼前当下的现在,是受到过去的影响,而同时又会影响到未来;因此,“相信因果的当下,就能从逆境中得自在”;在“把握因缘的当下,就能从善因中得自在”。

专程从中坜搭乘高铁前来听讲的黄美凤表示,当初看到圣严法师《是非要温柔》的书后,接引她开始接触法鼓山的佛学活动,而无论参与“学佛放轻松”、“法师有约”或是“心灵讲座”,聆听法鼓山举办的各项演讲,都能让她将工作时难免产生的情绪或不如意给放下,因此她也常推荐这些讯息给职场上的同事,希望从佛学中精进自己,也与周边的人共同成长。

热点图文
近期更新
寺内图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