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恩寺>> 国恩寺>> 佛事动态>> 佛教新闻>>正文内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戴维斯牧师参观访问北京龙泉寺

2012年07月09日
点击数:    【字体: 】  
 

合影留念(图片来源:学诚法师博客)

座谈交流(图片来源:学诚法师博客)

2012年7月5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首席牧师兼副教务长杰薇内尔·戴维斯(Jewelnel Davis)博士,在国家宗教局和中国佛教协会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到龙泉寺参观访问。

学诚法师在会见戴维斯博士一行时说:“首先我代表全寺所有的法师,向尊贵的客人杰薇内尔·戴维斯(Jewelnel Davis)博士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现在的宗教交流越来越频繁,并且都是双向的,有好多外国的朋友到中国,中国有很多宗教,包括佛教,也经常到外面去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要有一些自己的东西,才能够交流。像我们寺院出版的八语种微博书,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朋友,都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书。今年两会期间,《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采访我的时候,反复在问的是:做这本书,国家拨给你多少钱?我说:这个事情是我们自己想做的,也是自己做的,我们没有要国家一分钱,国家也没有拨给我们一分钱。他就很奇怪,一个寺庙,一个和尚,怎么能够做出一本这样的书。这也可以说明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有它的覆盖面以及它的深入民心。”

戴维斯博士说:“我很高兴能够了解到这些关于中国宗教状况的介绍,因为我们对这些了解很少。去哥大的中国留学生,很多是学习理工科,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愿谈论宗教,他们认为在此求学期间不适合谈论这些。”

学诚法师说:“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不了解所以产生误会和偏见。

“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已经是一种常态。佛教在中国流传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是一个最为古老的宗教。中国过去好多高僧大德到印度去取经,并且将取回来的经典翻译成汉语,其中两个最有名的,一个是中国的玄奘大师,还有一个是西域(新疆)的鸠摩罗什大师,他们翻译的经典最多,也最受欢迎。那个时候他们做的是把梵文、巴利文翻译成汉文,那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汉文的经典翻译成其它的语言。

“所以你到我们庙里面看到我们的路标,都是八种语言的。我们每个月都有法会,有时候法会上念经的时候,在外语分会场,有很多种语言一起念。这样的诵经,不仅是中国人,还有在北京的外国人也到这里来念经。他们刚来的时候,更多是想体验体验生活,看看庙里面的生活到底和外面的世界有什么不同。后来他们觉得佛教的经典也挺有意思的,这些人也挺好,所以他们就经常来。

“现在这里不仅有一般的人来,还有很多学者、神职人员来。今天是您,前天是法国神父高照民(Christian Cochini)过来,明天是美国著名的宗教思想家保罗·尼特(Paul Knitter)过来,他在浙江大学演讲,今天到北京,明天特地要过来这里跟我们进行交流。

“我以前问高照民神父:‘你是一个神父,为什么要了解中国的佛教寺庙?’他说:‘中国的佛教在中国的社会、中国人中间影响这么大,所以他就要好好来研究一些中国主要寺庙的情况,以便让西方人能够更加准确地来了解中国的佛教、中国的寺院和中国宗教的信仰情况。中国有这么多人信佛,西方有这么多人信仰上帝,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只要把佛教和天主教、基督教之间的事情处理的好,就会关系到两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这些实际上就是关系到对不同宗教、不同教派之间的互相尊重、平等相处的问题。”

戴维斯博士说:“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各宗教、各文化间的交流也增强了很多。奥巴马总统专门建了一个办公室来促进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当然还是有一些极端分子想要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其他大多数人身上。作为哥大的首席牧师,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促进各宗教间的融合和交流,我们在哥大的办公室每年有五十多个于此相关的项目开展。”

学诚法师说:“我们国家,在政协里面有一个宗教的届别,一年一度探讨我们各个宗教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同时向政府提出我们的一些合理的建议。我们有中国佛教协会,其它宗教也有相应的组织,这样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一起来讨论,一起来研究,就不会变成四分五裂各研究各的。因为现在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跟宗教也是有一定的关系,里面一个内在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教派之间难以沟通,乃至水火不相容。所以中国这种处理宗教问题的模式,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之后,学诚法师用龙泉寺“大地心农场”种植的有机蔬菜制作的丰盛的“龙泉素斋”宴请了美国客人。

戴维斯博士说:“第一次来中国,今天能够看到佛教如何的运作,我很高兴。”

学诚法师说:“所以你们到庙里边来看一些最基层最真实的情况,这对你们对中国宗教信仰状况的了解是有益的。”

学诚法师还谈到:“中国文化的历史至少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它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不同国家的历史长度不一样,所以好多的经验也不一样。”

席间大家氛围融洽,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时候不需要语言。而这也让戴维斯博士想到了她一直以来比较关注和担心的一个问题:当今社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技术与电子设备,他们更多时间是在面对着自己的iPhone和iPad,却逐渐变得与身边的人疏于交流。而人类之间大部分的交流,其实不是单凭语言所能达成的,光通过机器,就失去了很多东西。

学诚法师说到:“我们的语言有很多种,我们可以通过文字、说话来表达,我们肢体的动作也是语言,包括我们庙里面整个的设施、安排、布局也是一种景物的语言。在这间一千多年的古庙里,过去曾经有多少人在这里修行、成道?这里所有的尘土都有文化气息,都有感应。”

戴维斯博士说:“所以刚才一见到那株千年的古银杏树时,仿佛感觉到有很多的信息在传递。看到那个古桥石栏杆被岁月磨损的痕迹,仿佛能够看到之前有多少代的人在这里,看到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历史、他们的形象。”

学诚法师说:“所以我们人的寿命跟银杏树比,是很渺小的。”

戴维斯博士说:“作为哥大的首席牧师,当学生遇到绝望的情况来找我时,有时我给他们的教导就是:去看一看大山、看一看天空、看一看树木,想一想它们在那里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而我们人自己显得多么的短暂。当你如此思维的时候,你的很多问题就变得渺小了。”

禅兴法师带客人参观了德尘居办公中心,戴维斯博士详细了解了寺院里义工的情况,并且对仁爱慈善基金会开展的各个项目表现出很大兴趣。在了解了龙泉寺网络弘法方面的网站、博客、微博、轻博等各种方式以后,戴维斯博士表示很赞叹:“在我的办公室里还没有这么多高科技,我还玩不转这些呢!”

走过金龙桥,当我们和她说起这个桥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时,她若有所思地扶了扶饱经岁月侵蚀的石栏杆,抬头看见同样是一千多年的大银杏树,戴维斯博士感叹到:“这棵树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吧!”

“现在的美国社会,科技、经济等高度发达,基督教在美国当代社会主要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或者说人们现在一般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时,会去宗教中寻找答案呢?”参观西跨院遗址的时候,禅兴法师问到。

“跟网友们在你们的博客上提的问题大同小异,哥大的学生很会学习也很会挣钱,但是一样找不到生活的快乐,除了物质之外,精神上如何得到满足,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也是这样的问题。”戴维斯博士说到,“除了个人方面,现在基督教在美国的政治、社会及其他体制方面,融入得很深,起的作用很大。在政治方面,基督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要去争取的力量。另外像基督教本身就是要富足的人们去补足那些困乏的人们,这种价值观在建立现代社会保证体系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们说这是来自基督教的价值观。所以尽管现在美国实行政教分离政策,但是就如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宗教息息相关一样,基督教对美国人价值观的影响,比如正义、公平等,在美国众多的宗教中,应该说是最大的。”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成立于1754年,现由三个本科生院和十三个研究生院构成。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的三位美国总统是该校的毕业生,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

戴维斯博士生于1957年,1996年来到哥大工作并负责EARL HALLCenter的事务,该中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宗教信仰与学业并进的观念。身为副教务长,她负责协调哥大各学院的关系,建立跨宗教与跨文化共识。哥大首席牧师办公室还发起并资助了许多旨在建立公正、信仰与灵性生活的大大小小的校园社团,希望通过信仰的、种族的、宗教的、政治的与文化的交流与学习来实现个人成长。

热点图文
近期更新
寺内图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