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占领华尔街”(图片来源:中新网)
编者按:2011年9月17日,美国民众号召2万余人发起了名为“占领华尔街”的和平示威活动,通过和平静坐等形式,声讨华尔街金融业者。以此文作者极力调查的视野来看,在此事件中还未曾看到一个宗教团体批判社会,或者抗议社会不公。几乎所有的宗教团体的应对方式是:力所能及地帮助社会,建立流浪汉救助站、妇女救助站、免费食物衣物发放等。“占领华尔街”中宗教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现代宗教的真谛,服务社会,而不是,盲目地批判。
美国人也上街了。最近3周以来,这个消息成为全球最抓人眼球的新闻。自“占领华尔街”开始,号称代表99%人群的美国抗议者逐步占领华盛顿、波士顿、洛杉矶……进一步蔓延,占领风潮又到了欧洲,迄今已有近千个美欧发达国家的城市被抗议者占领。评论家先是低估其为街头表演艺术,现在又开始称其为“占领运动”。
在这样一场带有全球发展风向标意义的运动中,宗教扮演了什么角色,宗教界发出了什么声音,自然是宗教圈人士所关心的问题。
一位哈佛大学的博士候选人发表文章,描述了她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的宗教实践。他们认为这场抗议运动的实质是“为国家的灵魂而战”。她参加了一个叫做“抗议随军牧师”的组织。在混合基督教主流派与福音派的基础上,这个组织在波士顿建立了一个“内在信仰灵性帐篷”,供不同宗教信仰的抗议者祈祷、礼拜使用,使用者包括犹太教、穆斯林、基督教、佛教等等。另外,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纽约和华盛顿,试图为抗议者提供宗教服务。但结果令她失望,“我们发现无事可做。一次又一次地,牧师们说他们从来没有机会将他们的信仰灌输到运动中。”
“占领华尔街”运动另一个经常被人提到的宗教元素,是位于华尔街与百老汇大道交汇处的“华尔街三一教堂”(TrinityWallStreet)。这家兴建于1696年的圣公会传统的教堂至今仍然是曼哈顿的重要地标。当抗议运动在教堂门前如火如荼地铺开后,牧师们有何高见?10月5日,教会发表了对抗议运动的看法。
“华尔街三一教堂尊重和平抗议的公民的权利,支持他们的核心关注:经济上被剥夺,政治信任丧失。”教堂乐意为抗议者提供宗教服务,同时也乐意提供会议室等设施支持不同立场的民众开展有意义的对话与讨论。最重要的是,“牧师邀请您为所有人祷告:抗议者、邻居、商人、警察、政策制定者、民权领袖、金融大亨”,并思考如何能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改善他人的生活。
春江水暖鸭先知。关于美国的经济衰退与社会危机,教会可以说是最敏锐的感受器。最近5年来,笔者参访过的美国教会当在50家左右。几乎所有的教会都遇到了无家可归者增多、失业者增多的情况,甚至有很多优秀的牧师都处于失业与半失业的状态。对于社会的这种变迁,教会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是抗议、批判还是帮助?
就笔者极其有限的田野调查经验来看,还未曾看到一个宗教团体强调批判社会,或者抗议社会不公。几乎所有的宗教团体对于社会危机的应对方式是:力所能及,拾遗补缺,帮助社会。一个经典的表现,就是所有的教会都在做慈善与公益事业,最常见的形式有,建立流浪汉救助站、妇女救助站、免费食物衣物发放、免费快餐、戒毒所、节日发放,等等。今年8月,在印第安纳州的一家教堂,当牧师介绍他们如何加大社会服务的力度、帮助快速增长的弱势群体时,一位教授发问:“你们没有向政府建言献策,希望政府改进政策吗?”“NO!”牧师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从来不要求政府应该做什么,我们只做我们认为应该做的。”
几个月过去了,那位牧师的回答及神态仍然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我以为他的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代宗教的真谛,那就是帮助社会、服务社会,而不再是盲目批判社会,更不是以宗教信仰自由为招牌,绑架信众对抗社会。从此次“占领华尔街”运动中宗教界的表现看,这一判断似乎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