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弘法寺佛学院课程有英语、计算机也有传播学(图片来源:深圳特区报 摄影:梅戈)
军训、学计算机、学英语、学传播学……记者昨天从刚开学的弘法寺佛学院了解到,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佛学人才,学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上都很特别、很现代。
通过军训让学僧“强其体魄”
弘法寺佛学院开学后,新生将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军训。出家人军训,似乎有点让人难以想象,但学院常务副院长印顺大和尚表示,佛学院的学僧也是学生,因此军训是正常的课程设置。
据介绍,和一般的大学生军训相比,弘法寺佛学院新生军训不但要进行军事训练,还有宗教生活,每天要做早晚课,因此强度不比一般军训低。另一方面,通过军训,学院希望能够“强其体魄”,并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僧加强交流,凝聚团队精神。同时,通过严格的内务训练,让新生的生活更有条理。总之,要通过军训,把新生激昂向上、积极的精神激发出来。
独创传播学课程
弘法寺佛学院的学僧学什么?佛学院教务处负责人官道华介绍说,学院共开设禅学、净土、佛教艺术、传播学四个专业。其中禅学、净土两个专业是继承传统、禅净双修,一般的佛学院都是有的。而佛教艺术则是其他佛学院少有的,传播学更是弘法寺佛学院独创。“传播学的开设主要是适应社会需要、传播佛教的需要而设立的,也是弘法寺佛学院探讨新的教育模式——佛教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的一种实验。”官道华说。
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前两年学院不分专业上课,目前初定第一学期开10门课,文化课和佛学课对半分。佛学课包括有佛学理论、印度佛教史、生的教育等。其中,生的教育是弘法寺首创的课程。而文化课程包括英语、计算机、写作、书法和体育课。出家人也要学英语、计算机?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学院培养人才的理念所致——学院要培养的是佛学基础扎实、人文修养全面、熟悉各种佛教仪规、能够对外弘法交流、推广和传播佛教文化的研究型、适用性人才。比如开设英语课,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全球化的需要。掌握了英语,一来可以查找、阅读英语资料,二来可以更好地进行对外交流,将佛学传播到国外,扩大佛学影响力。
用现代理念和方式培养佛学人才 专访弘法寺佛学院副院长印顺大和尚
从去年9月29日弘法寺佛学院获得国家宗教局批准办学以来,学院的创建过程就一直备受关注。昨天,记者采访了该学院常务副院长、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听他讲述学院的特别教学理念。
深圳特区报:学院和北大合作办学,当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印顺:弘法寺佛学院与北大联合办学,开创了佛学教育机构与国民教育体系结合的先例。我经过研究发现,国内所有的佛教学院都没有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这一现象让我感到震惊,因此希望通过弘法寺佛学院为中国佛教教育探索出一条道路,探索出新的人才培养方向。
深圳特区报: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内容都很现代,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印顺:我总认为,现代的僧人,必须要知道这个社会是怎么样的。不知道这个社会,怎么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我们希望借助现代、科学的专业和课程,用现代的手段来进行教学,让学僧明了当前的环境,更好地传播佛学思想,更好为社会、为信众服务。
深圳特区报:对于学院的发展,有什么展望和规划?
印顺:我们希望用现代的理念和方式来培养现代的佛学人才。同时,我们希望能完成出家人终身职业规划,建立终身教育培训机制。如在教育培训方面,我们会在将来开设研究生教育。同时也希望所有对佛学有兴趣的人,都可以有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深圳特区报:那是不是学院以后也会招收在家居士、女居士?
印顺:有这样的计划。不过在家居士的教育即社会教育和僧众的教育会分离,不同群体将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