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从番禺区文广新局获悉,该区第一批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名单已公布,共669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海云寺遗址等“榜上有名”。
目前,番禺区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全区现存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科学、全面的登记。按有关规定,669处不可移动文物成为该区首批登记保护文物单位。记者从名单中发现,此次登记保护的文物单位共6个类别,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海云寺遗址排在古遗址的首位。
该遗址位于南村镇员岗村与陈边村交界的雷锋山,据《番禺县志》记载,海云寺为粤中四大名寺之一。该寺在南汉期间(917—971)建成,原为海商捐建的佛教道场,曾用名隆兴寺、雷峰寺。清初,一代高僧天然法师驻锡该寺,重修扩建,命名为海云寺。1940年番禺沦陷后,一代名刹被夷为平地。2008年,《余荫山房旅游区总体规划》提出,余荫山房景区拟申请征地210多亩,用于开展景区第三期扩建工程,异地重建海云寺成为改扩建工程的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