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恩寺>> 国恩寺>> 佛事动态>> 佛教新闻>>正文内容

法雨寺和梵音洞撷影

2010年10月12日
点击数:    【字体: 】  
 

     法雨禅寺又称后寺,在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为普陀三大寺之一。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供诸菩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撒  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印光法师光绪十九年(1893年),应入京请藏经的化闻和尚之邀,赴普陀山法雨寺,居藏经楼,主理藏经。

  光绪二十三年(1897),受请为法雨寺僧众开讲《弥陀便蒙钞》一座。此后,於法雨寺珠宝殿侧闭关两期六年,终日不出房门,由人送饭食诵经念佛,而学行倍进。

       印祖在此研究佛经,长达40余年。

从法雨寺出来坐车没多久,便到了梵音洞。

      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前可望海,后可观洞,相传为观音大士显圣处。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顶迂回顺着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

        洞深幽,洞内岩石各显奇形变幻莫测。据传在这里观菩萨,人人看到的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极其奇异。此地又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佛阁下曲屈通大海,海潮人洞,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如龙吟虎啸,日夜不绝。

 

      

      在上图左侧有乳白色岩石花纹很象一樽在在莲台上的观音像,许多人都可看见。另外我们同行三人在那两壁之间只是见那薄雾般似菩萨样的幻影,想要见真影还是福德浅薄呢!

       洞外的雨下大了,我找了个垫子盘腿静坐下来,感觉与别处不同,很强的摄受力!坐一会儿后觉得疲劳消除,浑身的轻松!外面雨小了,她俩催着走。。。

注:图原创,部分文字资料来自网络

清梦居博客(2010.云水之旅)

热点图文
近期更新
寺内图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