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恩寺>> 国恩寺>> 佛事动态>> 佛教新闻>>正文内容

慈清:学佛不离世法

2010年05月03日
点击数:    【字体: 】  
 

作者博客:http://club.fjdh.com/4974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生活之中,在在处处,吃饭穿衣,行往坐卧,举目扬眉之间。惠能大师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许多人学佛,以为是加法,从而不断的向外驰求,想证个什么,得个什么,修个什么,结果徒劳辛苦,一无所得。而事实上,学佛是减法,得先认认真真的对着自己,把自己心中许多让自己苦的东西,拿开它。苦因即去,其苦必去,苦其去也,乐何必寻?不求自至,不修自得,不证自明。修持求解脱不是向外的,而是向内的;不是离开生活的,而是让我们去改变对生活的态度;不是让我们抛弃工作、学习、责任和义务,而是让我们于工作、学习、责任和义务当中,心不失衡、不迷惑、不怨叹、不计较;不是让我们没有感情,而是让我们的情,变成大情,这情能融纳到法界一切众生,这就是大慈悲。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为了自己,哪怕是为了修行、念佛、行善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痛苦,让人生举步唯艰。其实,只一心想着成佛,却没想到还须做人;只知道积功累德,却忽略了打扫自心。我们的眼光,始终没有找到修学的焦点,不在别处,只在于自心。所以,虽然是修行、学佛、行善,我们依然是迷惑、痛苦的。

  心,是痛苦之本,也是自在安乐之本。既然我们的心,可以让我们痛苦,让我们迷惑。同样也可以让我们解脱、自在。所以,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那样凌乱不堪,但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这样,无喜无忧,无憎无爱,随处安乐。心,让我们唯利是图,也可以让我们学会关爱。心,让我们怨叹、计较,也可以让我们赞叹、宽容。心,可以让我们失衡、是非,也可以让我们心怀平等、泰然。心,让我们患得患失,也可以让我们不计得失。心,可以让我们爱欲、缠绵,也可以让我们于一切苦难众生,慈悲、不舍。

  心如天空,可以充满乌云,也可以遍洒阳光;心如湖水,可以激荡浪涛,也可以净如明镜。心如高山,可以野兽出没,也可以开满山花。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当我们把修行投向自心的时候,生活依然如故,不同的是,生活,洒满阳光,净善如水,山花烂漫。


——————————————————————————————————————————

慈清1959年11月22日出生。俗名谢绣钰(谢康勤)
1991年十月七日归依。归依师:苏州灵岩山寺明学法师。
1998年农历2月15日苏州灵岩山寺受五戒。受戒师:明学法师。
平时主要学习著作:印光大师文钞(全集六本)
其他著作学习:净土宗各祖师语录,其他各宗祖师语录。李炳南居士、夏莲居居士、黄念祖居士等著作。
做人标准的要求:敦伦尽份,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修持方法: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修持目的:了生脱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热点图文
近期更新
寺内图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