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忻州讯 近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一座佛教禅宗“曹洞宗派之图”石塔。
该塔坐北朝南,位于五台山车沟村的山谷中,建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是一座八角二层石塔。塔座为束腰莲花座,边长0.65米,塔身通高4.3米,一层平面八角形,边长0.63米,高1.95米,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部、五台山曹洞宗派排行字号“信惠普闻……道德清净……”及“清果”禅师和他的所有“门徒”、“法孙”等僧人的法名,还清晰地可以看到“清凉寺五祖曹洞宗第十代藏主德洪大川住持净奇”、“敕赐兴隆寺现任住持净宾”等字样;塔身二层为八边形石柱,八面分别刻有八位如来法号,上覆莲花宝盖;塔刹坠落于地,保存尚好。
据研究五台山佛教史多年的山西省社科院的研究员、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崔正森教授介绍:“这次文物普查发现的‘曹洞宗派之图’石塔是五台山禅宗曹洞宗的一座血脉图塔,也就是传承图塔,证明了明代曹洞宗在五台山的盛传情况。”
据有关典籍记载,早在宋代就有曹洞宗禅师真歇清了到五台山弘法传禅,入元之后,刺血书写《华严经》的五台山著名僧人慈舟方念禅师也是五台山曹洞宗的一位禅师。到清代,曹洞宗也是五台山禅宗主要流行的一个宗派。五台通和尚(明末清初)及其弟子无异大师和耀灵禅师,还成为曹洞宗鼓山派的著名禅师。民国年间,禅宗已发展成了五台山最大的宗派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禅宗依然兴盛,据1983年统计,五台山74名禅宗僧人中还有2人属曹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