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恩寺>> 国恩寺>> 佛事动态>> 佛教新闻>>正文内容

石狮布金院“塔式墓葬”系明代僧墓

2009年10月13日
点击数:    【字体: 】  
 


石狮布金院“塔式墓葬”系明代僧墓

融道教儒学佛学为一体

几年前,石狮宝盖镇仑后村法静寺布金院重建时,施工工人从三四米深的土层里挖出两座圆形石塔。近日,泉州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小组成员前往布金院进行文物普查。经过考古,确定这两座石塔为明代的典型建筑,是寺院埋葬僧人的墓塔,为“塔式墓葬”。普查小组成员还对石狮相关部门提出的把此处建成“文物苑”的做法表示认同,对仑后村华侨黄先生以及村民保护文物的意识给予赞赏。

据考古人员傅恩凤介绍,布金院始建于隋朝,曾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寺院,毁于明末清初战乱中。几年前,石狮仑后村村民依据黄氏谱牒重建布金院,发现这两座圆形石塔。由于年代久远,目前仅有一座墓塔保存较为完整。从外表看,整座墓塔就好像是一座蒙古包,塔高2.6米、直径2.7米,条石砌成,里面砌砖,塔的最上方有佛像、莲花等图案,而塔身有一块条石上用楷书阴刻有“大明宣德庚戌年十二月布金院住山释立”等字样,为布金院的历史渊源提供了确切的依据。

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告诉记者,“塔式墓葬”在古印度是用于埋葬佛舍利的,传到中国又多了和尚塔(高僧的墓冢)。石狮的古塔文化受外来佛教文化影响演变而成,但它又与中国的道教、儒学融为一体,因此布金院的“塔式墓葬”文化深藏着石狮历史发展遗迹,是一笔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市民可通过“塔式墓葬”了解石狮更多的古代宗教渊源。(记者洪亚男文/图)

热点图文
近期更新
寺内图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