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恩寺>> 国恩寺>> 佛事动态>> 佛教新闻>>正文内容

西藏萨迦寺普法金刚法会揭秘藏传佛教密宗文化

2009年09月01日 中华佛光文化网
点击数:    【字体: 】  
 
           从供酒金刚开始的神舞表演
          无与伦比的普巴金刚彩砂坛城圆满完成

今日,为期13天的西藏萨迦寺普法金刚法会进行到第四天,前面三天法会进行了普巴金刚舞、供养金刚撅曼扎、制作普巴金刚彩砂坛城等,接下来的几天,迦寺普法金刚法会将继续解密藏传佛教密宗文化的神秘和博大精深。

 第一天:普法金刚舞慑服人间魔障

8月28日是萨迦寺普法金刚法会的第一天,萨迦寺200余名僧众及近千名游客信徒参加,内容主要是表演普巴金刚舞。第一天上场的舞者共有34名,另有两名铁棒喇嘛。表演的内容包括前行15项、正行34项,结行诵经及回向。34名舞者在法会主持班典顿玉上师的带领下,为观众和信徒奉献了5个小时的精彩舞蹈。舞蹈的目的是展现护法神威猛的姿态,慑服人间的一切魔障。

据了解,普巴金刚舞是由十五世纪著名的萨迦法王阿羌阿旺贡嘎仁钦在原有“金刚撅修供”的基础上改编而成。“金刚撅修供”起源于莲花生在桑耶寺创编金刚舞,此语的“金刚”也可作“金刚撅”解。据记载,莲花生在尼泊尔到印度途中,降服了四个魔女,让她们发誓成为本尊金刚撅护法神,后大师来到西藏,于桑耶寺向藏地修行者传授此法,而证得成就,并将其用于镇压鬼魅的神舞。当时桑耶寺有叫昆·鲁亦旺布松的出家人,据说是最早得到金刚舞传授的僧人之一。萨迦派起初并不主张把佛教神圣的祭祀舞拿到大庭广众之处表演,之后昆氏家族为振兴、发展密宗教法,萨迦派便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并日益走向公开化。

 第二天:普法金刚舞更具神圣性

为祈祷普巴金刚法会顺利进行,萨迦寺在普巴金刚法会第二天专门组织诵经的佛事活动。念诵的经文主要有普巴金刚法会仪轨、护法经等,诵经从凌晨五点半一直持续到上午9点。

第二天仍然表演金刚舞,表演的内容与第一天大致相同,都是普巴金刚上部。不同的是,第二天的舞蹈更具宗教神圣性和庄严性,表演的舞者都穿上了锦缎制成的服装,头戴明黄色木冠,上饰孔雀开屏羽毛。出场形式与第一天相同,但进场后的第一项表演是供酒金刚舞。供酒主要为取悦护法,普巴金刚的供酒是为了安抚天龙八王,不使其震怒,以保持地球的安宁。

第三天:制作普巴金刚彩砂坛城

8月30日,萨迦普巴金刚法会第三天,根据法会仪轨,进行神圣的普巴金刚彩砂坛城的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完成多项密宗供养。在坛城制作之前及制作过程中,全体僧众都在普巴金刚殿念诵普巴金刚仪轨及护法经,并供奉金刚撅曼扎。

 当天中午11时,萨迦金刚上师班典顿玉准时进入圣坛为彩砂坛城定位,并举行神圣而庄严的宗教仪式。首先,班典顿玉上师根据仪轨诵经,测绘丈量坛城位置。用金刚杵点击东方定位。11时17分,班典顿玉上师用彩砂绘制东方线条框架,11时31分完成。11时38分,经过诵经等仪轨,班典顿玉上师用金刚铃和金刚杵覆盖东方,周围加酥油糌粑密封。根据普巴金刚仪轨,坛城制作的最后,才能揭开东方。

普巴金刚彩砂坛城的绘制主要供养所有的本尊护法,这同样需要严格的宗教仪轨。12时37分,班典顿玉上师开始供养金刚撅曼扎。12时51分,供养本尊。3时37分 曼扎供养完成。 藏传佛教认为供奉金刚撅曼扎是积聚福德与智慧最圆满而巧妙的方法。金刚橛,梵文为Vajrakila,藏文音译为普巴金刚,橛如短剑非常锐利,可以穿刺任何物品,没有东西可以刺伤它,锐利是它的特性。修持这种锐利又有穿刺力的能量是无穷无尽的金刚乘,是最重要的法门之一。
 在进行彩砂坛城定位之后,就到了绘制坛城阶段。萨迦普巴金刚坛城的绘制由八位僧人完成,他们从进入圣坛的那刻起,就将不间断绘制直至完成,而且,必须在当天子夜完成。13时,坛城绘制准备工作开始。13时10分,八位经过训练、修行精进的僧人进入圣坛开始绘制坛城。13时15分,彩砂坛城绘制从宇宙中心开始。13时55分,完成中心部分的绘制。19:24 装饰宇宙中心 。20:20 绘制莲花。21:10 装饰边缘。21:38 绘制宫殿周围法器、植物、吉祥八宝等各种符号。 21:52 彩沙坛城制作完成 。22:16   班典顿玉上师按仪轨供养51位本尊,布置普巴金刚坛城。22:48 坛城四周供10个宝瓶,宝瓶上插王旗。2:57 僧人们用吉祥绳为坛城做护网,并供吉祥护宝、水果香花等。最后用帷幔环绕坛城。23:02普巴金刚坛城圆满。萨迦普巴金刚彩沙坛精美的构图、精湛的技艺,神圣的信仰体验,聚合成这件无与伦比的绝世佳作。但就是这样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却要在普巴金刚法会结束的当天瞬间毁掉。因为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生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彩沙坛城留给人们的视觉记忆才能如此震撼。

        据介绍,坛城(Mandala),是藏传佛教密宗的一种仪式,它通过彩沙绘成坛城的繁复的过程,在绝对需要静心的行为里体会和参悟,以达到智慧的境界。坛城是一个想象中的宫殿,如果把它称为画的话,它就是在平台上或正方形织物上的圆形绘画,多数坛城是用七彩的沙子或岩石粉末、谷物这些非永久的材料用手捻撒而成,过程有严格的规定和细节要求,结构、位置、长度、名字等关键的地方绝不能搞错,一般都是由经过训练的僧人执行。有的坛城边上还缀有锦缎作装饰,坛城有各种尺幅,大的一米见方,更大的坛城有五六平方米大小,色彩鲜艳,像一幅平铺的挂毯,又似精美的建筑模型,堪称宗教艺术一绝。仪式结束后,坛城会被故意毁坏,这些沙会被打扫干净并且倒进附近的溪流或河里,因此说它几近于今日之行为艺术。

普巴是空性与智慧的结合

 萨迦寺坐落于西藏自治区萨迦县奔波山上,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萨迦寺建筑在仲曲河两岸,故称萨迦南寺和萨迦北寺。全寺共有40余个建筑单元,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寺院建筑群。“萨迦”系藏语音译,意为灰白土。据历史资料记载,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1034-1102)发现奔波山南侧的一山坡,土呈白色,有光泽,现瑞相,即出资建起萨迦寺,逐渐形成萨迦派。萨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所以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当年,贡却杰布初建萨迦北寺时,结构简陋,规模很小。后经萨迦历代法王在山坡上下不断扩建,加盖金顶,增加了许多建筑物从而形成了逶迤重叠、规模宏大的建筑群。1961年,萨迦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字表空性之义,“巴”字表智慧,普巴即空性与智慧结合成不二体性。普巴法的修持,在于断除一切自我之贪执,消除内心之恐惧,如此,才能了解法界性,亦即不在于降伏外在之物,而是在于对自己内心本性的了悟。藏人传说,古时有一大力鬼神“麻当鲁扎”具三头六臂四族二翅,住于尸陀林中,危害三界有情。 噶玛黑鲁嘎 ( 金刚萨埵的忿怒相 ) ,为降伏此大力鬼神,乃化身为“普巴金刚”,与此大力鬼神同一形相,具大威神力,终将大力鬼神及一切魔众摧伏。普巴金刚是宁玛巴修部八大法行中的一尊。八大法行中有文殊身,而诸佛身之坛城皆集于文殊身(现忿怒相),忿怒文殊就是大威德金刚。大威德金刚能灭除死主,将一切障碍清除。一切诸佛之身都集于大威德金刚身。一切诸佛之语都聚集于马头明王的坛城中。一切诸佛之意都聚集于扬大本尊上。一切诸佛之功德都聚集在甘露漩明王的坛城中。而一切诸佛的事业完全聚集在普巴金刚的坛城中。


 

热点图文
近期更新
寺内图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