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饶公家人向主法法师致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思恩)
大众礼敬饶公(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思恩)
照诚大和尚、宏明大和尚洒净(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思恩)
圆山长老、照诚大和尚与宏明大和尚主法封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思恩)
凤凰佛教通讯员罗孙可香港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于2018年2月6日,安详舍报,积闰享寿104岁。公众致祭和追思送别仪式于2月28日在香港殡仪馆内灵堂举行。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政务司司长张建宗等亦有致送花牌。追思会以佛教形式进行,灵堂内遍布素馨白花,清雅肃穆。灵堂中央摆放着饶宗颐先生的遗照,横匾写着“往生净土”。遗照两侧饰有“宗风不磨意”、“颐德自在心”挽联一对,是上海龙华寺方丈照诚大和尚撰书敬献,出自饶宗颐诗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追思会封棺仪典由百岁高僧圆山大长老、上海龙华古寺方丈照诚大和尚、香港观宗寺方丈、香海正觉莲社社长宏明大和尚联同主法。圆山长老振锡对灵宣说封棺法语:叶落归根不用寻,浮生大梦此中参。从兹不着烟云事,韩江香江水啸吟。恭维饶公宗颐先生,诞生于广东潮安,名扬于香江内外,是为享誉寰宇的学界泰斗和艺林大师。先生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乃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之学者。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琴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贯通中西之学,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海内誉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博瞻艺苑,声闻学林”。呜呼,今者娑婆印坏,净土文成,机薪既尽,应火潜辉;果满因圆,撒手便行。今日收拾旧诗箧,一路相伴有春风!」最后卓杖喝“封”!
随后,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黄兰发等8人为饶公扶灵出殡。数百公众目含不舍向饶公灵柩作最后致意,恭送灵柩往大屿山昂坪举行火化。此前2月27日晚于香港殡仪馆设灵之时,香港行脚僧团道平大和尚应邀主持举行大蒙山法会,以诵念功德回向饶公往生净土,莲品高增。
饶宗颐先生1917年生于广东潮州,长期致力于研究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于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十三大门类皆造诣非凡,影响深远。饶公亦精通梵文、善书法绘画及音乐,特别是古琴,晚年更开创“西北宗”山水画派。其可谓学贯中西,博通古今,“文、艺、学”三绝兼备的国学巨匠、汉学大师,为二十一世中国文化的复兴与东学西渐做出重要贡献。饶宗颐先生亦可谓与佛法深植善缘,不仅自幼饱读三藏,更对香港佛教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饶公大型书法作品《心经》便刻于38条木柱之上,立于大屿山户外昂坪之巅成为“《心经》简林”。简林木柱群特意排列成∞字形,表示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启迪大众领悟佛法真空妙有之理。
追思会后,宏明大和尚表示他与照诚大和尚绕棺洒净时,见饶公面容安详无比,如入深定,佛光充盈,微妙难思。有感而发作《送饶公赡养佛国》一诗︰“音声今渐远,末后见容颜。沙岛留云泽,经林立屿山。素心临世事,浩学冠人寰。何必寻来去,芳型只念间。”此前亦分别作《悼饶公》︰“心幽貌古似禅翁,留得文章比泰嵩。今息尘劳何去处,清凉国里坐莲风”和《忆饶公》︰“风骨峭然神韵温,宗颐两字出禅门。逸才旷世惊寰宇,信是前身佛念存。”以寄与饶公的殊胜佛缘和表达对饶公之崇敬与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