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恩寺>> 国恩寺>> 佛事动态>> 佛教新闻>>正文内容

聚焦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举行

2017年09月08日
点击数:    【字体: 】  
 

聚焦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举行.jpg

2017年9月7日,“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在杭州灵隐寺举行

聚焦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举行.jpg

严格先生主持论坛

聚焦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举行.jpg

国民党前副主席林政则(左)与中国新闻社社委会成员王旻(右)分别致辞

聚焦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举行.jpg

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首任G20事务协调人何亚非作主题演讲

聚焦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举行.jpg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灵隐寺住持光泉法师作主题演讲

聚焦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举行.jpg

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策略研究》展开沙龙对话

聚焦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举行.jpg

中国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研究院院长张振江作主题演讲

聚焦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举行.jpg

活动现场

聚焦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举行.jpg

活动现场

聚焦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举行.jpg

合影留念

  中国佛教新闻网浙江讯 2017年9月7日,“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本次论坛将中华文化与“一带一路”愿景相融合,立足文化认同的强化、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命题展开讨论。

  2015年,随着中国推出“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交流迎来重大机遇。经贸交往,文化为媒,不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中都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开放包容为理念的重要内容。

  而在本次论坛上,与会人士纷纷畅言,以其各自独特的视角,共同探讨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如何融入时代精神,如何实现各国间的文化互通与共建等话题,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深入合作往来注入了更多精神力量。

  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首任G20事务协调人何亚非就阐述了加强“一带一路”国家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意义。

  在他看来,加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能否成功的关键,而在此方面,中国的努力也广为人知,如在2016年底中国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签订了318个文化交流合作协定,互设文化中心(如今中国文化中心已经设立了11家)等,而随着中国每年出境游人数大幅增加,各国人民的关系也愈加密切。

  此外何亚非认为,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积极意义,还包括利于发挥宗教正能量。“开展文化交流,特别是宗教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求同存异,寻求文化认同,实现共同的价值认同。

  对此,宗教人士也深表认同,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杭州灵隐寺住持光泉法师说:“古代丝绸之路为沿线国家地区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得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文化、民族、宗教等大融合,正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佛教传入中国,来自西印度的惠理法师创建了灵隐寺,使灵隐寺也成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至今已拥有近1750年的光辉历史。”

  他指出,佛教传入中国后,被中华文化所吸收,在文化日益多元共建、多样共生的当下,回顾佛教传入中国的经历可以说明,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主动融入当地固有文化,反而有利于促进自身的发展,这一融合中西方智慧的方式值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借鉴。

  “佛教有很大的包容性,中华文化也一样。每个民族都有优秀文化的传统,要欣赏对方的文化,合理的看待外来文化,共同期待外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王守常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就强调多元化和多样性,这也体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理念。

  如其所说,随着中国面孔越来越频繁出现在全球各国,“以和为贵”的文化基因在中国对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也日益显著。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秘书长苗绿就指出,在全球企业收购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企业是不成功的,而当中三分之二的原因在于文化冲突,其背后是文明、文化的不融合、不协调,“要实现‘一带一路’愿景,把文化和文明融合提上议事日程,实现人心的沟通非常重要。”

  “比如中国大量的侨民在泰国清迈建造了汉传佛教寺庙,和当地本土佛教寺庙融合得非常好,传播了中国文化,这也说明了宗教是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重要文化因子。”苗绿说。

  “还有一位中国企业家在埃塞俄比亚开鞋厂,由于当地人劳动效率较低,他让女工们用团队作战的方式做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他还教女工们唱歌,告诉她们可以加强团队凝聚力。于是6000名女工就自发站在操场上用中文唱《团结就是力量》,因为她们知道,唱歌可以提高团队工作效率,而效率提高则利于提高收入。”苗率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税收,还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当地人在工作中取得愉快,这也充分说明文化交流的趣味所在。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研究院院长张振江认为:“文化不仅是内容,还应是构建‘一带一路’的方式和手段。通过诸如慈孝文化、宗教、高等教育等多种文化形式之间的交流,找到中华文化和其他文化最共通的东西,以‘黏合剂’的作用,推进实现‘一带一路’的构想。”

  在与会嘉宾看来,在中华文化走向海外的过程中,海外华人华侨、媒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需要被重视。

  “有一些浙江籍华人,在海外经商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现在他们的关注点已经从经商、实业升华到了文化层面,比如我们的一名副会长就在欧洲成立了‘欧洲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这也推动了中国文化与海外的交流。”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秘书长张建伟说。

  中国新闻社社委会成员、浙江分社社长王旻表示:“新闻媒体是现实的守望者,实现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出国门这一美好的蓝图,离不开媒体所贡献的智慧和力量。希望我们能在未来能够共同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的声音,续写“一带一路”的新篇章。”

  据悉,本次论坛是今年中华慈孝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华慈孝文化节由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共同主办,由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承办,并得到了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香港商报浙江办事处支持。

热点图文
近期更新
寺内图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