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佛教新闻网河北讯 11月16日,全国首座以佛造像为专题展示内容的临漳佛造像博物馆,于当日正式开馆。据介绍,博物馆中展出的200余件佛造像,为2012年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出土的2895件(块)中的一部分,也是首批修复完成的佛造像。
国内首座佛造像博物馆开馆
临漳古时称“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邺城遗址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以“三国故地、六朝古都”饮誉中外。从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到汉晋时佛教在邺城逐渐发展,再到后赵时邺城佛教初盛,至东魏、北齐时邺城佛教大盛。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国寺庙三万所,僧尼二百万人,仅邺城就有寺庙约四千所,僧尼八万人,邺城成为全国佛教中心。
临漳是文物大县,佛教遗存尤为厚重。2002年,考古发掘出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佛寺遗址——— 北朝皇家寺院佛寺塔基,被评为“二〇〇二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2年春节期间,在临漳县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抢救发掘了一处佛造像埋藏坑遗迹,出土的佛造像数量达2895件(块),数量之多、品相之精美,列居全国第一,为邺城作为中国佛都提供了坚实的佐证。
据了解,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出土的佛造像,绝大多数为汉白玉造像。大多为东魏、北齐时期的,也有少数北魏和唐代造像,多数造像有较好的彩绘和贴金痕迹。“出土后考古队第一道难题就是存放、修复,尤其是彩绘佛造像的修复,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研究室主任、邺城考古队队长朱岩石介绍说。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这批文物,临漳县委、县政府兴建了全国首座佛造像专题博物馆——— 临漳佛造像博物馆。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书写馆名并题词。
200余件精美佛造像面世
佛造像博物馆位于临漳县县城金凤大街,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文化交流于一体。主体建筑占地8720平方米,高为22.3米,借鉴汉代城墙及城门楼的建设理念,彰显汉代特色,古朴、庄重又富有现代气息。博物馆共有六个展厅,分别是序厅、第一展厅(佛教东渐,分为汉晋十六国佛教与邺城、北魏佛教与邺城两个单元)、第二展厅(东魏北齐时期邺城佛教,分为东魏迁都和佛教中心东移、全盛的邺城佛教两个单元)、第三展厅(邺城佛教的衰与荣,分为建德法难与邺城佛教的衰落、邺下佛教流派影响深远两个单元),另设有特别展厅和考古发掘与研究体验中心。博物馆展出佛造像200余件,系2012年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巨量发现的一部分。
朱岩石告诉记者,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出土的佛造像科研价值无与伦比,“十分之一的佛造像有纪年,不仅国内罕见,国际上也少有。今年,国家已经下拨了第二批修复资金,第二批150件佛造像的修复工作已提上日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利群博士曾这样向数十家媒体介绍:“此次出土的佛教造像多数是背屏式,另有部分单体圆雕的佛和菩萨像,有释迦像、阿弥陀像、弥勒像、释迦多宝像、思惟太子像、观音像、双菩萨像等。多数造像保存有较好的彩绘和贴金痕迹,充分显示了北朝晚期邺城作为中原北方地区佛学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