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两千多年前,释迦王子悉达多出家经历六年禪定苦修,受用牧羊女供养之乳糜,之后于十二月八日清晨睹启明星而悟道。过腊八节,吃腊八粥,为纪念佛陀成道而广施腊八粥,已成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信徒,谓之腊八粥,提醒人们做善事结善缘。汉传佛寺每年的腊月初八都要以各种形式予以纪念。如《百丈清规》卷二中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申供养。”其熬粥供佛成为常仪。
腊八粥又被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旧时过年一般从“腊八”就开始了,春节的喜庆气氛一直延续到元宵节。腊八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正所谓“喝罢腊八粥,就把年来盼。”。旧时过年一般从“腊八”就开始了,春节的喜庆气氛一直延续到元宵节。
腊八粥通常是用五谷杂粮加上枣、杏仁、核桃仁、栗子、花生等,放在一起,用微火慢慢煮熟熬烂,别具风味。在佛成道日煮腊八粥供佛,取法于牧女向佛献乳糜的传说,在民间则有庆贺五谷丰登、驱逐鬼邪瘟疫的意义。时至今日,我国许多地区如北京、江浙、皖中、胶东、东北、西北等地,仍然保留着喝腊八粥的习俗。
佛教认为食粥有很多好处,因此寺院一般在早晨都有食粥的习惯。至于腊月初八煮腊八粥就更讲究,通常都用莲子、红枣、薏仁、云豆、白果、黍米、白糖花生等八种东西一起煮,称为“八宝粥”。
【粥有十利】 [出<摩诃僧祇律>] 律云。佛住舍卫城时。难陀母作食。先饭比丘。然后自食。复作釜饭。逼上饭汁自饮。即觉身内风除。宿食顿消。由是多水少米合煎。复用胡椒荜茇调和。以奉世尊。由是佛听比丘。从今日后。许食粥。有十种利。时世尊即说偈曰。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粥施。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辩。宿食风除饥渴肖。是名为药佛刀说。欲生人天常受乐。应当以粥施众僧。(梵语难陀。华言善欢喜。)一资色谓资益身躯。颜容丰盛。故云资色。二增力谓补益尪羸。增长气力。故云增力。三益寿谓补养元气。寿算增益。故云益寿。四安乐谓清净柔软。食则安乐。故云安乐。五辩说谓滋润喉吻。论议无碍。故云辩说。六除风谓调和通利。风气消除。故云除风。七消宿食谓温暖脾胃。宿食消化。故云消宿食。八辞清谓气无凝滞。辞辩清扬。故云辞清。九除饥谓适充口腹。饥馁顿除。故云除饥。十消渴谓喉吻沾润。渴想随消。故云消渴。
一、资色,吃粥有益于身体,能够让人的面容丰满有光泽。
二、增力,吃粥能够滋补羸弱的身体,增长气力。
三、益寿,吃粥能够补养人体的所需,增加寿命。
四、安乐,吃粥能够促朝进身体清净柔软,这是让人能够体会安乐的饮食。
五、辩说,吃粥有利于滋润喉吻,对人论法议经有帮助。
六、除风,吃粥能够调和身体,上下通利,并且消除风寒。
七、消宿食,吃粥能够温暖人的脾胃,帮助人消化掉胃中的积食。
八、辞清,吃粥的人,气息没有凝滞的现象,说话的声音清晰,昂扬。
九、除饥,吃粥能够充实人的口腹,让饥饿感马上消失。
十、消渴,吃粥能够让人喉吻沾润,让干渴的感觉得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