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恩寺>> 国恩寺>> 佛事动态>> 佛教新闻>>正文内容

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开学 东方智慧受追捧

2014年07月17日
点击数:    【字体: 】  
 

从古色古香的什刹海书院望过去,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洋学生就让人有种莫名的感动,不仅中国需要东方智慧,而且东方智慧也是世界的。

“2014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开幕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李保华)

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化寺方丈、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怡学大和尚致辞(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李保华)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院方广锠教授主讲《学术研究与学术数据——敦煌遗书数字化为例》课程(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李保华)

认真听讲(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李保华)

合影留念(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李保华)

凤凰网华人佛教北京讯:2014年7月14日下午,由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清华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佛学研究班、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佛学论坛共同主办的“2014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在北京什刹海书院举行开学典礼。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化寺方丈、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怡学大和尚,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副所长圣凯法师,清华大学哲学系万俊人教授,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陈金华教授,复旦大学文史学院孙英刚教授,以及来自海内外的80多位青年学者出席了开班仪式暨欢迎晚会。

每年暑假,中国各地佛教寺院都会举办各种夏令营或禅修营,但举办国际研修营还是新鲜事。从古色古香的什刹海书院望过去,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洋学生就让人有种莫名的感动,不仅中国需要东方智慧,而且东方智慧也是世界的。

清华大学哲学系万俊人教授在开幕式发言中说:中国人需要有一种新的智慧,通过智慧可以让我们不再沉迷于斤斤计较和算计。国人有信仰危机,而宗教恰恰是我们重振信仰的一个基本,如果说不是唯一的途径,那也一定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我们要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从文化多元的角度去交流去交谈,希望怡学法师和宗教界的朋友们,更多的关注我们现在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心灵,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够找到真正的心灵归宿和精神寄托。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陈金华教授是国际研修班的创办人,他在开幕式上说:这个暑期班是我在中国开始创办的,创办原因之一也是源于我个人求佛的经历,我是在中国长大在中国受的教育,后来到北美接受教育,到北美以后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又去了日本,我感觉我自己在日本碰到欧美的学者要比在北美多的多。后来去了欧洲,我也感觉一个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有远见,一定要跟不同的人为伍,向不同的人学习。所以,有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平台,让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哪怕时间很短,做一些交流,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

据悉,此次研修班为期8天,时间为7月14日至21日。研修班每天都举办青年学者佛教论坛,还将参观北京著名寺院。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等70余名学生将在北京什刹海书院度过难忘的8天,他们均表示,对什刹海书院的研修学习有很大的期待,他们渴望了解佛教,渴望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和交流。

研修班课程邀请三位国际学者讲授三门课程:

1. Jinhua Chen陈金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教授授):东亚神圣空间的新视角;

2. James Robson罗柏松(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佛道交涉新诠;

3. Tokio Takata高田时雄(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 敦煌遗书与佛教;

所有课程均以英、汉双语讲授。

与三位国际学者授课同时,研修班还将邀请五位著名中国学者进行系列讲座:

1、方广锠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讲座主题:学术研究与学术数据——敦煌遗书数字化为例;

2、孙英刚教授(复旦大学文史学院),讲座主题:戒律、信仰、生活——隋唐长安寺院饮食研究;

3、圣凯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讲座主题:信仰与学术:解脱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

4、陆扬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讲座主题:中古佛教传记的解读——从鸠摩罗什到玄奘;

5、魏道儒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讲座主题:从文明交流互鉴角度认识和理解佛教。

热点图文
近期更新
寺内图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