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十五佛欢喜日 北京龙泉寺首次举行托钵活动(图片来源:学诚法师博客)

七月十五佛欢喜日 北京龙泉寺首次举行托钵活动(图片来源:学诚法师博客)

七月十五佛欢喜日 北京龙泉寺首次举行托钵活动(图片来源:学诚法师博客)
中国佛教新闻网北京讯 2013年8月21日,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盂兰盆节”。三个月内僧团安居精进修道,多有得道者,因此也叫“佛欢喜日”。为依佛古制,复兴僧伽威仪,同时让广大信众培植福报的机会,北京龙泉寺特在当天举办首次僧团托钵受供活动。
上午9时15分,盂兰盆供仪式在见行堂举行,学诚法师主法。梵呗声声,至诚恳切,大众齐诵《佛说盂兰盆经》。10时,法师们身着法衣,手持钵具,从见行堂出发,开始托钵。托钵行走的路线从见行堂出来,走过金龙桥,从山门出发一直到景区主干路,穿过大地心农场,从景区南线回到寺里。沿途都是手捧供品的信众,经过义工的有序引导,根据食物的种类分了两个区域,前一段是有包装袋的饼干果浦、干果等食品,后一段是专门精心做的主食,馒头饺子花卷等丰富的各种面食等自制小吃。大家捧着精心准备的食物,满心的欢喜,满眼的期盼,静静的等候着做虔诚的供养。
此次托钵,规定信众不可以供养金钱,只可以供养食物。这也显示了龙泉寺僧团自成立起就规定所有僧众个人不拿金钱,个人不单独接受物品供养的严格戒律。此次托钵受供活动,整个过程也非常的清净庄严。
《善见律毗婆沙》(卷七)说:“比丘者,是乞士,或得或不得,亦名乞士,此皆是善人之行。佛、辟支佛、声闻悉行乞食,或贫或富舍家学道,弃舍牛犊、田业及治生俗务,而行乞食资生,皆依四海以为家居,是名比丘。”但因为钵具是佛制定佛弟子不同于其他修道者的独特标志,专供饮食所用,所以除了装饮食外,不得拿来用其他的用途。《十诵律》(卷三十九)中记载释迦族的摩诃男供养比丘饮食,有比丘在钵中装了其他东西,他就劝谏说:“大德,此钵是恒沙诸佛标志,何以轻贱此钵?”于是佛规定说:“从今不得以钵盛不净物,盛者结罪。”因此,今天的托钵活动的一个要求就是请广大信众供养时,只供养饮食,其他金钱、物品等不得在路途供养僧团。
这也是龙泉寺僧团托钵的一个显著清净特点。当这样一群年轻的清净僧,一身庄严的解脱服,威仪十足的走过,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值难遇,宛如佛陀在世。
如法托钵的清净善业是三宝住世的表显,对世间是一大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