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恩寺>> 国恩寺>> 佛事动态>> 佛教新闻>>正文内容

厦门摄影家残墙断壁写《心经》作品讲述感人故事

2013年07月12日
点击数:    【字体: 】  
 

世间流传最广、传诵最多的佛学经典,或许首推唐朝三藏法师玄奘所译260字《心经》。而在行将拆迁的断垣残壁上、在被人遗忘的庭院角落、甚至在人类制造并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基座边书写《心经》者,则惟有厦门摄影家陈勇鹏一人。

陈勇鹏刻意选择“卑贱”和“速朽”的材质作为书写媒介,运用现代影像将此另类的书法定格为永恒,不经意间却创造了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方式。

陈勇鹏“非常心经”影像作品展第二季展,7日在闽南著名古刹南普陀法堂内举办。陈勇鹏自2006年夏天开始历时7年创作的另类书法和摄影艺术作品,给摩肩接踵的观展者,带来醇厚的艺术美感和强烈的心灵震撼。

南普陀则悟方丈称,《心经》是中国汉传佛教家喻户晓的经典,是佛教思想的浓缩和精华。陈勇鹏在其生活的各个角落辛勤奔劳,运用自己的慧眼与灵机,把日常生活中无常变幻之物,经过巧妙捕捉,精心创作,转化为意境深远的视觉艺术,为这个世界留下一幅幅耐人寻味的作品。

他说,陈勇鹏每幅作品都讲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启发人们对生命和宇宙新的感悟与深层思考。他期望观展者在欣赏其书法艺术的同时,也能对《心经》的精华能有所感悟,对自己生活、工作和身心自在带来益处。

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市分行的陈勇鹏,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厦门。摄影并非其本职并工作,但他却是中国当代摄影界最早尝试达达主义的摄影人之一。他于80年代初期开始现代摄影的探索,1988年11月19日,他在鼓浪屿海边进行一次融心理体验与摄影为一体的实验性影像活动,引起摄影界注目;2009年曾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入选中国上世纪80年代最具创新意识的30位摄影家之一。

此次他尝试集摄影、书法和装置于一体的当代艺术语言来阐释古老的佛教经典《心经》,极富创意,不仅深具视觉冲击力,更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蕴含其中。

陈勇鹏从小就在在闽南乡下一个佛教氛围浓厚的环境中长大,奶奶和外婆都是虔诚的信徒。长大以后接触到许多佛教经典,其中的《心经》尤其令其喜爱,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常以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的《心经》为范本。他说,“不断抄写《心经》的过程,让我浮躁的心得到了安宁、精神获得滋养。”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经》和尝试新的艺术创作方式,2006年夏天,陈勇鹏开始尝试在一些公共场所的残垣断壁上书写《心经》,并作影像记录,历时7载,持续不断。

今年3月底,台湾著名音乐人侯德建在厦门看到陈勇鹏在各式各样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抄写心经的录像,深受震动和感动,亲自为其策划举办了陈勇鹏“非常心经”影像作品展。

热点图文
近期更新
寺内图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