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编者按:近日,随着“不拆”信息的扩散,兴教寺已渐渐淡出媒体视野,中佛协抗议声明已经被撕去。那么,兴教寺事件真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吗?其实,关于兴教寺申遗拆迁事件还有另一种说法:硬性强拆改分碎推动,5月30日不拆不代表以后不拆,5月30号以后再拆不代表此前不会动手,取消兴教寺宗教活动场所资格或换掉现任住持僧人的可能性随时存在。申遗工作正在逐步推进,已经决定将兴教寺闻慧堂作为申遗办公室。三藏院卧佛殿将开始换瓦,从华严寺、桃花源到兴教寺的旅游道路正在拓宽施工。兴教寺事件真正的倒计时已经开始。对此,明贤法师撰文指出:在宽池法师尚未升座时发生强拆的事件,就像在麦熟之前800元一亩推平麦地做停车场一样,挟佛敛财的成本运算如此精明,但就偏偏不算佛教徒的宗教感情帐!作为一名普通僧人,虽然早已无心于世事,但兴教寺一事,让自己不得不关注其命运,关注佛教的命运。这个关头,我们仍要鼓励宽池法师,您作为当前事件中佛子信念所系的关键性法师,您的言动时刻牵引身后千千万万信众的平安期盼,一定要慎重啊!
赵朴初先生为兴教寺题写的大殿匾额(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530大限之际,在公众们冷眼等待一众夺寺驱僧的小丑跳梁之举时,他们的行动思路却悄然变线——改强拆为分拆!
既然众目睽睽之下强迁僧团阻力太大,不如换个低调的“小碎步不停步”。据悉,兴教寺近日刚刚蒙受有关方面要给寺内的卧佛殿和三藏院更换屋顶瓦片的“善举”——搬迁暂缓,先求个淡妆扮相以迎接8月份申遗国际专家团的大驾光临。
淡妆浓抹装点“伪祖庭”、借佛敛财埋没“真道场”——任凭看客们扔来的臭鸡蛋、烂番茄砸得淋漓满身,这创收大计,是一分钟都没耽误啊!
亦官亦商 莫做佛教掘墓人
殿堂换瓦、修缮祖庭,僧团与信众们何不期许这善举是出自“父母官”的慈心关怀与真切爱护。然而面对这复杂的示好,出家人委实难以领情,只有日渐深重的疑虑和忧思。
兴教寺风波里,从国宗局、到中佛协,到佛教界内外一众高僧大德,无不强烈抗议、振臂痛斥,一时四方声讨、民怨汹涌。原本期待那伸向信仰的政商黑手能就此收敛,哪曾想——当事人于众目睽睽之下,依旧底气满满!这罔顾舆论、掩耳盗铃的本事,倚仗的是何等的自信与从容?
不管分税制下西安政府对地产收入有多眼红,不管GDP考核指标让西安官员行为有多扭曲,不管政商结合的寻租空间对人有多诱惑;
也不论成长环境让人对信仰有多无知,不论生老病死的必然离人有多远,不论草根民众的愤慨对某人来说有多透明——
无辜也好、蓄谋也罢,此番行径难免要被这个时代的民意定义为:
中国佛教的掘墓人!
戕毁信仰的恶业、众生嗔恨的心念,如何是你这楚歌四起间的身影、生死流浪里的灵魂,可以担待得起的?—— 民怨汹涌,回头是岸!
糖衣炮弹 莫怪僧众完全不领情
出家人秉承佛教教义,本是最善于体察善意,珍惜美好的人群。兴教寺事发,要让出家人接受寺外的安置地,可他们不去,是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陈同滨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调查:兴教寺拆迁真相》采访时说,“我非常困惑,整个寺院完全不是拆除的事,而是一个扩张的事。决定拆的时候政府还给出了划定地块,决定僧人往哪儿搬,我觉得对兴教寺来说是个极好的发展机会,那么好的一个前景……”。长安区某副区长也曾对家园不保的兴教寺法师,抛以“教人哭笑不得”的愿景诱惑,“申遗成功以后,就等着操办大场面,接待大人物吧!”
僧团,是向大众赐福的人天师表,如今忽蒙陈教授等代表西安政府硬要向僧团赐福,这个“好”,一下子让所有人都不知如何是“好”。僧人居士,对于将要被强赐的这个“好”,反应是众口一词,“不要!即使硬要给,兴教寺也硬不要”,彻底地“不领情”!
寺院门票作为景区横寺栏杆的陪衬,这个“好”佛教界普遍表示“不领情”。净慧长老呼吁“全国佛教名山大寺一律免费”,圣辉大和尚直言“取消门票,不为五斗米折腰”,星云长老认为“收门票不应该,寺庙是大家的”,少林寺永信法师表示:“如果有关部门许可,少林寺宁愿不收取一分钱门票。”
大家深知门票是“挟佛敛财”的帮手,是经济法难的魔军,是进入佛教法门如鲠在噎的毒刺。免票提议的作用很直接,不能让挟佛敛财行为名正言顺并肆无忌惮,小寺免票必影响大寺,各地免票必将影响名山。
可是,当佛教寺院不具备法人地位时,寺院合法权益便得不到依法切实保护,“被门票、被占用、被承包、被上市”现象,即便有十部委联合下文,其实也仍旧难以禁止。今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解决佛教寺院的法人地位》的提案,提出落实寺院法人。法人地位确定,才能维护自身权益。否则,道义角色随时可能被绑架,道义底线随时可能被击穿。对于能收钱却得卖信仰的事实,佛教界没人以为那是“好前景”,众口一词,都不领情!
“好”的糖衣炮弹早已不能迷惑佛子的眼目!
此时的“好”,有谁敢要,强塞的“好”,无人领情!